哈尔滨绿化选用大树96%为外来树种
近年来,哈尔滨地区绿化的大树超过96%是外来树,且没有经过本地驯化,导致的严重后果是街头树木“一年绿、二年黄、三年见阎王”。为此,专家迫切建议,从这个夏天开始,哈尔滨城区绿化当务之急是高标准规划并实施建设树源基地,科学、循序渐进地达成这一惠及城市和民生的目标。 今年,哈尔滨城区计划植树50万株。哈市现有的苗圃,能达到大树标准,即胸径在8至15厘米的大树总数还不到两万株,20厘米以上的大树一棵也没有。另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从2006年到今年,哈尔滨种植了851万株大树,而五家国有苗圃能够达标的大树每年仅约有两万株。哈尔滨的外来树,即来自国有苗圃以外树木的比例始终在96%以上。 说到外来树,东北林业大学绿化专家和哈市城管局原绿化处处长共同表示,外来树大多没“户口”,质量难保,成活率难保证是它的致命硬伤。比如,冰城街头那些当下还不发芽的山里树,那些病虫害严重的“小老树”,那些去年刚种时挺好、如今却打蔫的化肥树……在数量上,依赖外来树搞城区绿化,会受制于人而难以保证树源。 对此,两位园林绿化专家一再呼吁,绿化指标年年加码,本地苗圃不能提供那么多大树,哈尔滨城区绿化只能依赖外来树。于是,在商业园林的利益驱动下,外来树成了立竿见影式政绩绿化的产物。外来树,没有经过引种、驯化、培育和定植的过程,从而大量死亡或长势很差,假以时日,哈尔滨城区绿化就陷入了年年绿化不见绿的恶性循环。 园林绿化专家建议,哈尔滨搞森林式绿化,创建国家级生态园林城,迫切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树源基地系统。这个系统应该保证哈尔滨城区六成的大树来自本地苗圃;四成可以来自集体和私人的育苗林地,也可以来自以哈尔滨本地苗圃为中心建立的树源基地的三个辐射环,包括哈尔滨周边市县、省内林区,以及吉林长春。这样不仅保证了树源、降低了成本,最重要的是巩固绿化成果,让既定目标能够实现。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