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景观 查看内容

西安阿房宫遗址保护 拟建考古公园

2012-5-15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376| 评论: 0

摘要: 近日,西安市政府常务会原则通过《阿房宫遗址保护规划》,并将经陕西省文物局和国家文物局同意后,报省政府审批。 据了解,未来西安市将以阿房宫遗址的文物保护为核心,以高科技和艺术手法为展示途径,向世人 ...

近日,西安市政府常务会原则通过《阿房宫遗址保护规划》,并将经陕西省文物局和国家文物局同意后,报省政府审批。

据了解,未来西安市将以阿房宫遗址的文物保护为核心,以高科技和艺术手法为展示途径,向世人呈现一个全方位展现秦文化及秦代历史风貌的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和城市中央森林公园。

保护规划——近期进行抢救性保护加固

阿房宫遗址属于大型秦代宫殿建筑遗址。遗址主要有8处,包括前殿遗址,上林苑一号、二号、三号、四号、五号、六号建筑遗址,好汉庙建筑遗址。遗址规划范围的重点区域为,以阿房宫前殿遗址为核心,包括上林苑一号、二号、四号、五号、六号建筑遗址所在区域。

规划分为三期,近期目标2012年到2015年,完善遗址保护区划和管理规定,对前殿和四、五号遗址进行抢救性保护加固。控制周边城市建设,保持遗址周边景观环境。2015年到2020年,实现对阿房宫前殿遗址的整体保护,建设考古遗址公园,对已知其他上林苑遗址进行分区保护,使遗址之间的环境逐步改善。远期目标,将实现对阿房宫前殿遗址及周边环境的整体保护。

如何保护——防雨遮蔽设施防护裸露遗址

据悉,《规划》通过后,文物保护部门将采取设置防护围栏、覆棚保护以及科技保护等手段,加强遗址科学保护的力度。对阿房宫前殿、上林苑四号遗址本体由于既往原因造成的高危部位,如底边悬空、开挖洞穴、沿边裂隙等开展物理性支护、砌筑及填补等抢救性保护工作。

启动遗址坡顶及底边疏水和导水设施建设工作,以保证遗址的整体稳定性,避免大面积垮塌。必要时针对重要遗存部位建立坡顶防雨遮蔽辅助设施。对遗址出露部位展开防风化补强、局部修复及其生物病害扑灭抑制等工作。有条件时对裸露遗址进行防护,防止雨水、风力、有害光照、温湿度变化等对遗址的直接影响。

同时,对遗址上生长的对遗址产生严重破坏的植物予以清除,防止植物根系对遗存本体的破坏。

据悉,保护区分为三级,即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和景观协调区。

根据《规划》,阿房宫遗址保护区范围内将禁止建设任何新建筑物、构筑物,禁止进行生产、生活建设行为。禁止有损遗址保护的爆破、钻探、采砂、取土、挖坑、烧砖等各类生产和生活活动。建设控制地带,对造成遗址严重污染的企业将限期改造或搬迁,一类建设控制地带构筑物限高8米,二类建设控制地带构筑物限高18米。景观协调区内,将控制建筑的高度、体量和密度,建筑物形式、色彩将与遗址景观风貌相协调。

据相关负责人表示,除过保护区外,建设控制地带和景观协调区其实是缓冲地带,未来将打造为城市景观台和城市中央森林公园。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和谐共生。”

未来建设——拟建3平方公里考古遗址公园

未来西安市将按规划要求逐步整治遗址保护范围内的环境,分期实施展示工程,并建立3平方公里的阿房宫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用高科技手段展示《阿房宫赋》中描绘的“天下第一宫”奇观,打造西安城市中央森林公园,建成又一个国家级旅游目的地。展示将分为露天原状展示、场馆展示、覆盖模拟展示、多媒体展示、考古现场展示等多种手段。

游客控制——每天参观者不超2200人

出于保护文物现状,提供良好展示环境、有利于持续发展的目的,保护区内将对阿房宫遗址区内的开放容量进行控制。由于遗址区内限制参观人员随便踩踏,只能顺游览路线参观,根据遗址区内展示路线长度,按平均滞留时间2小时左右,每天开放时间6小时计算,每天最大游客量控制在2200人左右,按每年参观日200日计算,每年游客量控制在35万人左右。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