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9城市获“全国人居范例奖”
近日,首期“广东绿道讲坛”在北京召开,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珠三角9个城市荣获“全国人居范例奖”。 据介绍,“中国人居环境奖”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是由国家建设部设立的,为表彰在改善城乡环境质量,提高城镇总体功能,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方面作出突出成绩并取得显著效果的城市、村镇和单位。 据了解,广东这9个城市近年来在绿道建设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2010年以来,广东省率先建成由2372公里省立绿道和深入城市内部的2828公里城市绿道组成的珠三角绿道网。 中山境内的省立绿道主线总长182.7公里,分别是珠三角绿道网规划1号线和4号线,串联主要风景旅游点,荟萃中山最有特色的历史、人文和绿色资源。 珠海市于2010年3月启动了全长300公里的绿道建设工程,工程按照广东省绿道网总体规划,并结合亚热带海边花园城市建设的总体部署进行建设。其中,省立绿道1号、4号线珠海段约80公里,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约220公里,着力打造滨海都市、田园郊野、历史人文、体育竞技、海岛休闲和工业生态等6种类型特色绿道。各类型绿道网又与城市交通、公共绿地、自然景观有机地串联起来,形成具有珠海特色的绿道系统。 江门市将已有286公里省立绿道贯通,建成250公里城市绿道。在建设过程中,江门市绿道彰显侨乡特色,在以省立绿道3号、6号线为主干的基础上,结合城市的空间形态,选取有代表性的森林公园、文化遗迹、传统街区、滨水空间等自然、人文节点以及城市功能组团进行有机串联,并与城市慢行系统对接。 通过绿道网建设,珠三角串联和保护了绿道沿线的生态环境、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和地方风貌,有效的遏制了城市无序蔓延,打通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生态廊道,同时为城乡居民提供一种绿色环保、低碳经济的交通方式,满足城乡居民休闲、游憩、旅游、运动等多方面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