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江门打造286公里绿道 倡导低碳生活
近两年来,在广东江门,随着绿道的建成和不断完善,市民骑行绿道,低碳出行、健身运动、领略自然风光的休闲方式,被再次热捧。绿道已经成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成为城市生活新时尚。 打造省立绿道精品示范段 据了解,2011年是珠三角绿道网全面建成的关键之年,江门市把绿道网建设列为全市“一号工程”,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低碳生态文明城市和幸福侨乡的重要举措,按照《广东省绿道网建设2011年工作要点》的要求精心规划,完成了“两年全部到位”的目标任务。 作为江门市绿道重点展示段,滨江绿道逐渐被打造成精品绿道,沿途设置了5座造型优美的景观亭和1座颇具特色的亲水栈桥,配套了路灯、座椅、垃圾桶等,使滨江绿道的设施更具人性化,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这也是滨江绿道魅力提升的原因之一。 据悉,江门市在286公里省立绿道贯通后,立即开展各项配套完善工作。2011年,江门市省立绿道已建成驿站25个,完成率104%;建成停车场35个,完成率100%;设立自行车租赁点23个,完成率100%;安装安全设施144个,完成率110%;添置环卫设施280个,完成率175%;安装防护栏约39公里,新建10多座园林景观亭、休息亭。去年初,对省立绿道沿线绿化进行了补种、加种,并在重点路段进行了绿化提升,共补种41.1公里,种植乔木、灌木3500多棵,种植草坪12000多平方米。 城市绿道彰显侨乡特色 据介绍,城市绿道是绿道网建设的一部分,在以省立绿道3号、6号线为主干的基础上,去年江门市共完成250公里城市绿道建设任务,结合城市的空间形态,选取城市内有代表性的森林公园、文化遗迹、传统街区、滨水空间等自然、人文节点以及城市功能组团进行有机串联,与城市慢行系统对接。例如市区天沙河段地处中心城区,沿河绿道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条件。 除了市区的天沙河沿岸绿道之外,江门市在城市绿道建设中,特别注重绿道建设与沿线人文景观相结合,彰显侨乡特色。如结合马降龙环形与锦江里延伸绿道周边的广东省红色旅游示范基地,打造红色旅游线路,实现“绿在道中,景在道中,趣在道中”,将爱国主义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在开平市绿道网把绿道周边的自力村碉楼群、立园、南楼、梁金山公园等历史文化景区串联起来,融入本地独特的村风、乡风、民风,形成特色景观线路等。 加快完善绿道配套建设 据了解,2011年,江门市省立绿道配套设施建设、城市绿道主干框架贯通使用等工作已基本完成,但离成熟完善仍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部分使用率较高的绿道路段的配套设施仍有所欠缺;绿化人为损毁现象仍时有发生,宣传教育力度有待加强;部分偏远地区的绿道路段管理养护工作相对滞后等方面。 今年将是绿道网规划建设成熟完善之年,针对不足,江门市将致力于实现省立绿道和城市绿道的连接和贯通,全面完善各项配套设施,健全绿道管理维护运营机制等,将绿道打造成为江门新的旅游热点和经济增长点。 据悉,按照江门市“十二五”规划建设400公里城市绿道的目标任务,将结合侨乡山水特色,建设沿江、沿河、沿公园的城市绿道网络,将城市绿道与省立绿道有机衔接,融入大绿道网络体系。同时,继续加快我市城市绿道的配套建设,完善服务设施、标识系统、安全环卫等各项便民利民设施;进一步开发绿道的科普、教育、休闲、健身和旅游等功能,让绿道网更加贴近群众生活,充分发挥其综合功能和效益。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