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清末时就有对游人开放的公园
沈阳今天大众游览休息的公园有几十座之多,但是新中国成立之前,沈阳的公园却屈指可数。沈阳有公园的历史在文献中,出现名字最早的是清朝的御花园。后来出现对游人开放的公园则是清末的事情了。 沈阳第一个对游人开放的公园,位于今天小河沿一带。清末,小河沿因那一湾溪流,几株绿柳,每当春暖花开的季节,就会吸引许多人前来游春,这一事实被一位颇有经济头脑的沈姓绅士所留意,1906年,他出资在这一带修建楼台、亭阁、水榭、津桥,建起了一座对游人开放的私家花园也园,不久改称万泉园。 1913年万泉园被东三省官银号接管,并设专员负责经营。有了东三省官银号做经济后盾,万泉园开始大规模的整修。先是将河两岸商家经营的棚、亭、书场,以及那些各自为战的卖艺的、叫卖的集中到虹桥西南角,虹桥以东则有计划地栽种树木、修建假山、碎石小路及供游人休息的长椅,还在河的东南开辟一处植物园,负责向公园供应花草树木。万泉园的名字也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万泉公园。 1973年,这里又成为专业性动物园,百余种动物生息在年代久远的园林之中,与游人同乐。再后来,动物们被迁至棋盘山新的住地,这里变回开放式园林。 中山公园由外国人出资兴建 沈阳第一个由政府出资经办的公园,是1907年赵尔巽任东三省总督时修建的奉天公园。它位于大西边门外,园中最有特点的建筑大概是那个大大的凉亭了。当时除了体会自然美景的游人外,园中摆设的卦摊也自成一道风景。奉天公园如今早已不见,今天,你只有走近沈阳宾馆、沈阳迎宾馆一带,或许可以从中找到一点当年的痕迹。 沈阳第一个由外国人出资兴建的公园,应该是今天的中山公园。自沈阳城西北出现附属地、商埠地后,移居沈阳或在沈阳经商的外国人一天天多起来。1919年起,日本人开始计划建造公园,1924年这一计划得以实施。1926年,一座公园出现在商埠地内,当时取名“千代田公园”。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千代田公园”竟然限制中国人入内,直至日本投降,千代田公园改为中山公园后,中国人不可入内的耻辱才成为过去。 南湖公园原为长沼湖公园 除了以上提到的这些公园,原来的皇家禁地北陵、东陵先后于1927年、1929年被市政当局辟为公园,沈阳人从此有了两处更为出色的游玩好去处。 此外建于新中国成立前的公园还有大东公园(1925年)、兴华公园(1939年)、应昌公园(1939年)、碧塘公园(1939年)、百鸟公园(1939年)、砂山公园(1942年)、以及兵工厂花园、南湖公园等,值得一提的是后者,1938年沈阳南部靠近浑河的一处狭长沼泽地被看好,市政当局决定在这里修建长沼湖公园,1945年以后改名为南湖公园。这以后由于战乱,南湖公园渐呈荒废景象,还一度成为国民党枪杀革命志士的场所。 新中国的诞生,使沈阳的公园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公园,任何一名沈阳人,只要你愿意,就可以在任何一处公园内品味大自然带给你的美丽与宁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