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刹栖霞寺建筑群扩容完成
记者获悉千年古刹栖霞寺建筑群新近扩容完成,地藏殿、弥勒窟、紫峰阁相继复建落成,为游客增添了寺庙新景观。 重建明代地藏殿 栖霞寺是南京现存历史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寺院,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上栖霞寺曾几经兴废,并多次改名,1592-1606年,栖霞寺进行了历时多年的大规模修复,山门、天王殿、藏经楼、三圣殿等建筑鳞次栉比,金碧辉煌。 地藏殿位于栖霞寺舍利塔南,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毁于太平天国战火,现在原址复建,和舍利塔、三圣殿呈鼎足之势,为单檐歇山顶,面阔三开间,辅以耳房,殿中供奉地藏菩萨,侧骑神兽谛听,右手持锡杖,表关爱众生,也表戒修精研;左手持如意宝珠,表满众生愿。 乾隆游过的紫峰阁也重建了 位于中峰之麓,从明月台东望一座小山峰,称为紫盆峰,清顺治五年,溧阳陈旻昭等人主持修建栖霞寺时,建造紫峰阁,清乾隆皇帝曾多次吟咏,并将其列为“栖霞十景”之一,下方即是白鹿泉,紫峰泉源相映生辉。当时栖霞寺住持觉浪禅师常在此说法,惜紫峰犹在,阁已无存。 栖霞寺在建设地藏殿的同时,在原址区域复建了“紫峰阁”,并设立了“南京云谷书画院”,书画爱好者皆可前来作画。2011年栖霞山红枫艺术节期间,在“紫峰阁”内隆重举办了“圆霖老和尚、隆相法师书画展”,共展出圆霖老和尚、隆相法师书画百余件,供游客观赏。 湮灭多年的弥勒窟修复了 地藏殿西有一古弥勒洞,距千佛崖50米,窟高、宽、深约3.5米,原系劈山而建,较有规模,发现时洞窟外有殿宇建筑残基,面积约80平方米,窟外岩壁上有摩崖石刻,系清代楚云禅师所题。洞中有一佛像石座残迹,根据石座上的雕纹及出土的青瓷片,经专家鉴定为唐代遗物,殿宇毁于太平天国战火。 据民国陈邦贤《栖霞新志》记载,弥勒石佛系妆金石佛,为寺中古物,可见当时尚存。据栖霞镇居民反映,“文革”前,栖霞寺弥勒殿曾供奉一尊石弥勒佛像,其尺寸与弥勒窟相匹。“文革”中弥勒殿石佛被毁。 根据考古及史书记载,栖霞寺在原弥勒窟遗址上,重塑了“弥勒佛”像一尊,修复了这一景点,其造像风格为“仿南北朝风格”,与人们常见的大肚弥勒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