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城市规划盲目西方化
摘要: 全国各地的城市建设轰轰烈烈,为何“特色危机”、“千城一面”问题难以解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相当一些的城市规划盲目西方化。城市的决策者以为有了标志性建筑就可以创造特色,并且盖一些和别的城市不一样的建筑 ...
全国各地的城市建设轰轰烈烈,为何“特色危机”、“千城一面”问题难以解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相当一些的城市规划盲目西方化。城市的决策者以为有了标志性建筑就可以创造特色,并且盖一些和别的城市不一样的建筑,就能制造特色,实际上是外国建筑的抄袭和翻版,形式上好像多样,实际脱不了西方的窠臼。越是追求特色,越是失去城市特色,越是追求特色,越是“千城一面”和“特色危机”。
我国城市规划的盲目西方化主要表现在: 一、规划理论的盲目西方化 城市规划应该能够积极地和创新民族文化和城市的特色文化,可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几乎没有复合中国本土性城市形态规划的系统理论说明,也没有与本土性文化相适应的城市规划主张与规范。几乎相关的理论认知,包括空间、尺度、符号说明等都多以引用西方学者为荣,完整的将西方的规划理论复制到中国的城市规划中来,而没有构建城市本土化的城市规划理论。城市规划还没有形成认同城市主题文化理论与中国式城市规划理论的创新,还是完全采用西方的城市规划理论。 中国城市规划受西方规划理论的极大影响,却总是抄袭和翻版,对西方规划理论的照搬显然不符合中国的实际,现实中西方规划理论也在不断地出现错误。西方的功能主义和机械主义的规划思想,把建筑与城市的内涵,机械的分割为功能与形式,推崇将城市划分为单一功能的二维地块以及方格网式道路系统,土地可以被均质化地理解,从而进行均质化下的划分与切割。如此,土地和城市不再是生命的有机体,土地上的文化和城市文化被切断,形成物质和文化的分离,这种规划思想极大破坏了原有城市的文脉和肌理。西方城市规划理论将城市的空间载体和文化内涵完全剥离,导致城市空间与传统城市文化之间的延续性、关联性被完全打破。城市规划的盲目西方化,使中国的城市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了“千城一面”和“特色危机”。城市文脉和肌理被彻底割断。中国有些城市推行的“洋人规划”和“洋规划”是丧失个性、丧失民族城市心态的城市规划。当代中国有663座城市,未来15年可能要达到1500座城市,城市发展中的一切变化,都需要中国式的城市特色规划、中国式的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规划,否则中国城市就将在“特色危机”中失去城市建设的根本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