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赛事的场馆赛后利用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而昨天正式公布的《广州亚运场馆赛后利用总体方案》给出了答案:到2015年,全市亚运场馆成为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示范点,城市人文精神景观、体育地标,形成健身为龙头,竞技、培训为补充的全面发展格局,成为认可度高的综合利用品牌。
广州市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刘江南在市新闻中心举行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市、区属亚运场馆目前正在总体方案的指导下,认真编制“一场一馆一方案”,并将于6月30日前完成首次上报工作。这些方案在一两个月内都将公之于众,接受监督。

天河体育中心将打造成休闲体育公园。
中小场馆开展全民健身
据悉,《广州市亚运场馆赛后利用总体方案》(下称《方案》)于今年5月16日通过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
刘江南介绍,《方案》中目前将广州亚运场馆分为综合性场馆群、大型场馆和中小型场馆三大类,并对各类场馆进行了功能定位。
综合性场馆群在赛后利用功能定位方面应引入高端文体资源,力争打造品牌项目;大型场馆可重点开发大中型文体活动,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积极引入优秀资源,打造区域性文体活动中心、成为市民旅游休闲的胜地;中小型体育场馆在赛后功能定位方面应着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保证开放时间、提高服务水平、保障市民基本体育权利。
体育中心发展休闲体育
《方案》要求,亚运场馆赛后利用应牢牢把握场馆的公益性特征,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刘江南说:“一是部分场馆可依托现有资源,为市民群众提供诸如攀岩、飞碟等个性、时尚、专业的体育运动和休闲服务,既满足市民多层次、多元化的体育文化需求,又增加了场馆收益;二是深挖场馆潜力,积极引进体育赛事,使亚运场馆成为集竞赛、培训、健身、休闲为一体的体育活动中心,如天河体育场成为今年广州恒大足球俱乐部的主场,还将承接了欧洲著名球队皇家马德里对广州恒大、利物浦对日之泉的比赛,以及一些大型的文化活动等;三是市区两级公共体育场馆结合市民健身的需求,在适当的时段、对相应的群体提供场馆活动、健身指导、赛事观赏等惠民服务,积极推进体育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四要注重拓展亚运特质,如天河体育中心将打造成休闲体育公园,黄埔体育中心将成为体育服务均等化的示范点,广州棋院打造成中国棋文化的精粹展馆。
政府购买服务列入预算
据悉,广州市体育局已选取了天河体育中心及黄埔区体育中心两个示范点,为各公共体育场馆制定规划方案作参考,并专门成立了赛后利用评审小组,下一步将对市区两级公共体育场馆方案进行审核,按照“成熟一个,审批一个、执行一个”的原则,有效推进方案的实施。
刘江南还特别表示,今年政府财政部门预算中,首次列入政府增拨款项为公众购买体育服务的内容,即要求市区两级公共体育场馆结合市民健身的需求,在适当的时段、对相应的群体提供场馆活动、健身指导、赛事观赏等惠民服务,积极推进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既给老百姓提高公共体育服务水平,又逐渐减少政府的投入。”刘江南说,亚运场馆是城市的地标、是广州亮丽的风景线,一定要维护好、管理好、使用好这些珍贵的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