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会馆经2年大修7月竣工 恢复历史风貌
作为老北京十大会馆之一的湖南会馆,藏身在西城区烂漫胡同深处。一度为烂漫幼儿园和敬老院所占,年久失修面目全非。2009年7月,原宣武区教委清退了幼儿园,对湖南会馆进行大修,工程将于今年7月竣工。届时,湖南会馆将恢复当年青柁头、绿椽头、连檐瓦、朱红油的清朝官房历史风貌。 昨天,记者来到施工现场。由朝东的临时通道进去,是一个两进院落,像一个传统的老北京四合院。眼下,正房、厢房、影壁、门楼等建筑主体已整修完毕,院子里到处都是施工支架,工人正在为廊柱、门窗等上漆。整个院落灰砖墁地,灰墙灰瓦,只在屋檐瓦下露出短短一截红色油漆。西侧厢房墙壁上,还嵌有两块黑色石刻板。 工程负责人牛毅介绍,湖南会馆建馆以来,只在上世纪50年代整修过一次,也只是哪儿坏了修哪儿,到今天损坏比较严重。2009年以前,这里是烂漫幼儿园所在地,至今还能看到被当作食堂和厕所的房间内,墙壁上镶嵌的瓷砖。2009年7月,原宣武区教委清退了幼儿园,由专业古建修缮单位进场施工。 工程修复面积560平方米,两进院落,房屋34间,计划于今年7月完工。先期对主体结构进行加固、修缮,油漆后,还将对院墙及附属设施进行修缮,并绿化美化。牛毅介绍,目前大修的部分,只占湖南会馆原址面积的一半,后院原来的戏台等部分至今仍为一家养老院所占。“要是前后都加起来,比湖广会馆还要大。” 据记载,1887年,在京的湖南籍官员在菜市口朝南的烂漫胡同内,购买了一处官房,设为“湖南会馆”。馆内共有36间房,戏台一座、文昌阁楼一座、东厅署、望衡堂、西厅以及中庭等。会馆朱红色的大门外,蹲着一对石狮子。南房墙壁上,嵌有光绪十年(1884年)长沙徐树均重摹镌刻的苏东坡书《明州阿育王广利寺宸奎阁碑》。 湖南会馆为湖南学子进京赶学安歇之处,民国后逐渐成为湖南同乡、学子赴京求学或谋生的旅居之所。据介绍,毛泽东当年曾在这里短暂居住过。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