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建筑晚景凄凉 破败不堪“拆”字涂其身
新年伊始,一份新鲜出炉的有关广州建设文化强市的纲要提出,在未来的10年里,广州要建设成为传统与现代融汇的“文化之都”。日前,新快报记者走访发现,这个任务有点沉重,因为不少关注度不高、广州市民并不熟悉或者保养较困难的文物保护单位境况堪忧,甚至急需“抢救性”维护。叶剑英商议讨逆旧址就是一个典型。 继推出《百年旧当铺成了出租屋》、《中大天文台旧址“将尽快修葺”》、《遭人为涂改龙虎墙变狗屎墙》等专题之后,新快报阳光社区将陆续推出系列专题报道,共同关注广州文物现状及保护。 ●记者所见 文物已残旧 “拆”字涂其身 “文物建筑上写着‘拆’字,不会是要把文物建筑拆掉吧!”日前,有街坊向新快报记者报料称,位于越秀区西湖路小马站15号的老建筑,是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叶剑英商议讨逆旧址。该街坊路过时发现该文物除了破损不堪之外,还被标上大大的一个“拆”字。 1月17日下午,记者探访发现,它是一栋墙体斑驳、不起眼的二层旧建筑,但就是这样一栋老建筑,却是“双重身份”的文物保护单位,可以从门外挂着的两块文物保护单位牌匾看出:一块是立于2002年7月的“叶剑英商议讨逆旧址”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牌匾;一块是在附近、立于1999年7月的“广州市内部控制文物保护单位叶剑英讨伐陈炯明草拟电文旧址”。 记者留意到,后者这个牌匾附近还画着一个大大的“拆”字。一名住在附近的街坊告诉记者,她从去年就留意到这个“拆”字,“但到底拆不拆,什么时候拆,我就不清楚了。”该街坊表示,事实上,这栋老文物建筑是曾家祠(曾家书院)的后院,“曾家祠前院已经在几年前被拆除了,如果后院也被拆除,一点也不奇怪”。 ●晚景凄凉 原貌已不复 被当出租屋 记者看到,这栋文物建筑的境况可谓“晚景凄凉”,本来有一个宽敞的门前空地,但这片空旷地,竟被当作单车寄放场所。文物建筑本身也是墙体斑驳不堪,一位过路街坊告诉记者,这栋老文物里面,还住着“七十二家房客”——有十几户人家租住于此。 一名老街坊李婆婆(化名)告诉记者,她今年70多岁,就住在文物建筑二楼,已经居住了十几年了。通过狭小昏暗的小楼梯,记者跟随李婆婆走进文物建筑。在李婆婆家门外的过道里记者看到,这栋文物建筑的内部境况比外观凄凉得多——四处破损。记者看到,李婆婆的“家”是一间破旧、潮湿、昏暗、才10平方米左右的小居室,即便在大白天,也需要开着灯。 李婆婆告诉记者,其实这栋建筑的内部结构早已经“不复原貌”,由于安置了不少人,它早已被改建过多次。李婆婆表示,她住在这里,每个月需要交几十元的租金。“但从今年开始,收租金的公司已经不向我们收钱了,不知道是否有其他打算。”李婆婆表示,她非常担心以后怎么办。“我们收入低微,支付不了高额的租金,如果不让我们住这里,我只能睡街了”。 ●火患巨大 堆满易燃物 做饭烧火乱 李婆婆告诉记者,像她这样的小居室是没有独立的厕所和厨房的,煮饭都在二楼的公共厨房里。在李婆婆的指引下,记者竟然看到了惊诧的一幕:一个四壁已经被烟熏黑的房间,房间里杂乱地堆放着柴火、煤球。老婆婆告诉记者,住在二楼的几户人家都在这里做饭,由于这里是破旧老宅,所以没有铺设煤气管道,只能烧煤,且这里没有烟囱。所以一做饭,烟雾就会布满整个房间及周围楼道。“这栋文物建筑里,火灾隐患最大的地方是有人将这里当仓库,堆放的全是易燃的衣服和鞋子,一旦火烛,后果不堪设想。”一位附近街坊告诉记者,文物建筑一楼的几个房间竟被出租做仓库。 顺着街坊们的提醒记者看到,在文物牌匾附近的一个房间里,有几排货架,货架上堆满了衣服等商品。该房间一名年轻人正在帮衣物打包,该年轻人表示,他仅是租住于此,不是房东,随后拒绝了记者的采访。 ●部门回应 广州市文化局相关负责人:不可能拆除 可能搞错了 昨日下午,广州市文化局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该建筑是文物保护单位,是不可能拆除的。“那里附近曾经拆除过旧建筑,有可能是相关的施工工作人员出错,也有可能是街坊恶作剧所为。如果已经定为文物保护单位,是绝对不可能拆除的,拆的也有可能是附近。” 该工作人员也表示,由于文化局通常不是文物的业主单位,通常来说仅仅是一个“行政审批”单位。如果需要修葺文物,就需要通过文化局审批。“但目前暂时没有收到该文物的修葺报批申请。” 广州市文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看到各级文物被破坏(包括省级、市级),可以向所在的区一级文化局反映问题,也可以向市文化局反馈信息。再由主管部门与文物的业主单位进行沟通修葺。 ●专家说法 不尽快“抢救”就后悔莫及了 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原馆长、文物专家黎显衡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曾经到位于小马站15号的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叶剑英商议讨逆旧址考察过,发现该文物建筑境况非常差。 “目前有火灾隐患,建筑的境况也很恶劣,急需改变现状,进行‘抢救’维护,不然这样的文物建筑可能就毁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后悔莫及了。”黎显衡说。 ★新快知道叶剑英商议讨逆旧址 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西湖路小马站15号,原为曾家祠。1922年6月16日陈炯明公开叛变。叶剑英获悉后立即与陈策率部接应孙中山登上“宝璧”舰,转登“永丰”舰,继而率部跟随孙中山挺进白鹅潭,与叛军英勇作战。当年6月下旬至8月初叶剑英率部继续护卫孙中山。其间,曾同云南讲武堂同学张国森、蔡公武等10余人,在广州小马站曾家祠秘密集会,商议讨伐陈炯明大计,通电海内外,声讨陈炯明,坚决拥护孙中山。 2002年8月旧址被公布为广州市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