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在垃圾场上建生态公园
摘要: 垃圾场上建设生态公园,这样的事情在杭州已经成为现实。 “我们建立了国内第一家建在运营垃圾场上的生态公园。”杭州市环境集团副总经理曹宏对这项创新工作感到非常自豪。他告诉《市场导报》记者,从1991年 ...
垃圾场上建设生态公园,这样的事情在杭州已经成为现实。 “我们建立了国内第一家建在运营垃圾场上的生态公园。”杭州市环境集团副总经理曹宏对这项创新工作感到非常自豪。他告诉《市场导报》记者,从1991年开始运行至封场,杭州市第一垃圾填埋场累计填埋处置城市生活垃圾900多万吨,为杭城市民服务近16个年头。2010年在已封场的第一垃圾填埋场的上方建成生态公园(一期)并对外开放。公园总绿化面积约8万平方米,园内游步道长1400米,种植“市树”香樟、“市花”桂花等103种植物1万多株。 更让曹宏感到欣慰的是,这个生态公园每天约吸收二氧化碳约7.6吨,相当于减排了8万多人1天的二氧化碳产量;生态公园举行了国内第一个“垃圾山”上举办的婚庆活动和冷餐会,国内首个诗词楹联学会年会。 被贴上低碳和文化标签的垃圾场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和复旦大学共同主办的“2010气候变化全球媒体论坛”,在前期专员实地调研的情况下,于2010年9月4日,专门组织“2010气候变化全球媒体论坛”代表团到杭州环境集团参观垃圾运输和处理工作。来自全球五大洲14个国家的20名气候变化专家、记者、编辑和11名国内知名媒体记者组成的代表团成员在参观了杭州清洁直运模式和天子岭生态公园后,对杭州打造“国内领先、世界一流”清洁直运模式和天子岭环境园给予积极评价并留下感言。 记者了解到,杭州环境集团的前身是杭州市天子岭垃圾填埋总场,后转企成立杭州市固体废弃物处理有限公司,2010年9月经重组设立杭州市环境集团有限公司。成为杭州市垃圾集、疏、运、处置、恢复一体化的运营主体,以打造绿色、低碳、合理成本、全产业链模式为目标,以城市固废收集、转运、处理处置和综合利用为发展方向,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集约高效的环境绿色产业的企业集团,为城市生活固废处理夯实主体基础。 杭州市区的生活垃圾都是由杭州环境集团收集、运输和处置的。杭州环境集团董事长芦俊表示:“位于杭州城北天子岭的杭州环境集团因此也留下了每一个杭州人的生活碎片。” 开始于2009年的杭州垃圾直运如今已经在杭州全城区全面铺开。初步实现了收运人员管理一体化,运输车辆管理一体化,中转站管理一体化的城市垃圾集、疏、运一体化新格局。目前,清洁直运开行直运线路232条,其中分类垃圾收运线路28条。创新研发了具有杭州特色的三种国内首创车辆,实现“垃圾不落地、垃圾不暴露”。设置桶车直运点2895个,日最高清运量2800吨,日均服务市民300万人次。主城区生活垃圾直运比例上升至51%,缓解了城市垃圾中转站选址难、建设难的矛盾。 家住杭州华家池社区的张永年女士是一位退休教师。“20多年来住在垃圾中转站边上,连窗户都不敢开,臭气熏天,简直是受罪。但现在我可以开窗呼吸新鲜空气了,因为中转站被改成了垃圾直运模式。”当她被邀请参观位于天子岭的杭州环境集团后,她说:“真想不到,垃圾场还可以变得这么低碳、这么美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