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地方动态 甘肃建筑新闻 查看内容

甘肃省文物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出炉

2011-1-21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348| 评论: 0

摘要: 将锁阳城建成国家级考古公园   1月20日,全省文物局长会议在兰召开,会上初步拟定了全省文物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讨论稿)的蓝图,并明确了发展总体目标:到2015年,全省将初步建立起文化遗产保护全面高效 ...

将锁阳城建成国家级考古公园

  1月20日,全省文物局长会议在兰召开,会上初步拟定了全省文物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讨论稿)的蓝图,并明确了发展总体目标:到2015年,全省将初步建立起文化遗产保护全面高效、管理严密规范、学术和科技水平稳步提高、文物产业有序发展的运行体系。

“十一五”时期,我省文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文物事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一批历史价值较高、观赏性较强、保护管理基础条件较好、开发利用潜力较大的文物,已经成为或正在成为我省旅游业发展的知名品牌,创造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在初步拟定的“十二五”规划中,未来5年我省将全面开展重大文物抢救性保护工程,尝试开展重要文物预防性保护工程,重点做好石窟寺、古建筑、近现代纪念建筑的保护维修、规划编制和环境整治工作,排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重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险情,同时加强革命文物和少数民族地区文物保护维修的工作。

规划中,还将文物人才队伍建设列为了重点目标之一,促进人才结构优化,培养、造就一批文物保护规划、文物保护工程、文物修复、文物鉴定、陈列展示设计等领域的高级人才和紧缺人才成为了人才建设部分的主要工作,旨在5年时间造就一批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邵明在会上表示:“当前,我省文物科技保护利用的特色、优势及核心竞争力相对集中于个别领域和专业,省内大多数文博单位文物科技保护利用力量相对薄弱,影响和制约了我省文物资源特色和优势的发挥。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文物科技保护利用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加强文物科研人才的培养,推动我省由传统的文物大省向文物保护强省迈进。”

记者从规划中了解到,我省还将用5年时间初步建成全省文物信息化体系,完成全省不可移动文物信息管理系统和珍贵馆藏文物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以涵盖全省文物资源数据库位基础,扩充我省在文物、博物馆领域的省情资料。

省文化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杨惠福在会上表示:“5年时间,我们将建立文物博物馆领域研究文献、文物保护工程档案、考古发掘综合信息等基础资料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此外,还要建立各级各类文物收藏单位信息管理系统,并将以此为基础初步开展全省文物安全监控及预警网络系统建设。”

近两年,国家开始推动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这在我国文物工作中是一个新的领域,一种新的探索,我省至今还没有建成一个国家级的考古遗址公园,而在“十二五”规划中将在未来5年填补这一空白。

邵明说:“我们要跟上这一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发展步伐,力争把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锁阳城遗址尽早建成国家级考古公园,为我省众多考古遗址的利用树立新的模式,开辟新的路子,使考古研究成果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