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种龙门山植物世博吐露芬芳
上海世博园E片区,城市未来馆和城市最佳实践区内,面积不大的成都案例馆如同成都“活水公园”的缩小版,向世界展示了“水的复活过程”。然而,在这2680平方米内,让世人注目的不止是“水”的可持续发展理念。5月,66种来自四川的植物悄然走进了这块“湿地”,它们集中亮相的背后,还有对本土城市绿化的启发意义。 “今年8月,园中的植物将进入生长旺盛期,恰逢世博会四川周的举行;10月底园中的芙蓉花将绽放娇艳的花朵,向世界展示我们的园林成果。”位于都江堰的华西亚高山植物园总工程师庄平、成都市区的园林设计师林农欣喜的同时,还有更深的理解和期冀:“多年来,我们都希望本土植物能够更多地应用到城市绿化中,这一次在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亮相,为实现这个园林界多年的愿望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据悉,这66种四川植物绝大部分来自华西亚高山植物园。近日,记者走进重建中的这个植物园,探寻走入世博的植物背后的故事。 一张大胆的世博园艺设计单 数千公里外的上海世博会四川馆,有一个面向世界展示与吐露芬芳的龙门山植物群落景观。 当成都“活水公园”从全球100多个城市项目中胜出,最终入选本届世博会首创的“城市最佳实践区”后,如何为这个充满现代环保意识和东方智慧的“清流”中注入芬芳,成为四川园林设计师们最关心的问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本届世博会的主题,而一草一木都是构筑这美好的生动元素。 白果、小叶榕、广玉兰、天竺桂……按照这些常规方案,足以打造出一个漂亮的园林。但林农在接到设计任务时,第一时间就想到本土植物:“世博会的价值就是展示各国各地的特色,我们选择了龙门山植物群落。” 今年3月,林农大胆地开出了世博园林需求单。当这张单子交到中科院植物所华西亚高山植物园时,总工程师庄平毫不犹豫地刷刷几笔,开出了一张新的修改方案,这让林农大呼意外:“原来你们院有这么多好东西!” 庄平修改的单子,即使是资深的园林工作者,很多名字也从未听说。林农咨询了上海园林专家,在低海拔环境哪些植物具备入园生长条件。 很快,一张共计66种、具浓郁四川特色的植物群落名单最终敲定。名单中有梓叶槭、四川木莲、岷江杜鹃、四川蜡瓣花、峨眉耳蕨等龙门山区域特有植物12种,虎舌红、威氏秋海棠、青城细辛等区域性野生花卉与观赏植物40余种,既包括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四川特色植物等,还有经园林专家们培育的优势花卉。 对名单上的植物,庄平珍爱有加:“红花石蒜是生长在龙门山区低山溪流湿润环境中的草本植物,叶凋花开红色非常好看;梓叶槭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是四川西部特有的一种落叶乔木;连香树,生长在中山到亚高山间,春叶红、秋叶黄,是一种观赏植物与风景树;峨眉桃叶珊瑚山,是峨眉山与龙泉山特有的常绿乔木;八角连,多年生宿根草本,是中国特有属植物,盾形叶花色深紫红,是蛇伤、抗癌药物植物药材。” 5月,66种来自四川的植物悄然走进世博“成都活水公园”,8月,这一植物群落将展示一个独具特色的“四川样本”,营造模拟出一个龙门山森林植物群落景观,花开芬芳。 峨眉拟单性木兰,欣喜“重生” 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峨眉拟单性木兰,曾一度被认为已灭绝。40年后,它在上海世博会露脸,背后牵出一段曲折的故事。 都江堰市外30公里的深山密林处,一排整齐的板房掩藏在地震中坍塌的断墙后,庄平的办公室就在此处。板房外一片被塑料膜盖住的坡地下,种植着约50多种珍稀植物的幼苗。而与之遥遥相望的河对岸,是一个数十亩的苗圃,在海拔1800米的龙池深山里还有一个正在重建的植物园,三地一共种植着320种,20万株珍贵的本地植物。其中,就有庄平引以为傲的峨眉拟单性木兰。 列入世博名单的峨眉拟单性木兰,记录了几代四川植物专家的心血,凝结了四川植物资源的研究成果。 一份时间表可以说明峨眉拟单性木兰的价值:1951年,依据我国植物学前辈胡先驌与郑万均先生多年前采集到的一份同属植物标本建立了该属;1987年,列入中国珍稀植物保护名录;1991年,作为濒危物种和国家3级保护物种列入《中国珍稀植物红皮书(第一册)》;1999年列入《中国重点野生保护植物名录》。 早在1940年,郑万均与王启无先生分别在四川峨眉山和云南麻栗坡发现了峨眉拟单性木兰,它是从两性花退化为雄花及两性花异株的植物,具有较高科学价值。而其后的40多年,就再也没有人见到过它。有研究者怀疑,它可能已经在原产地绝灭。 直到1987年5月下旬,四川省峨眉中药学校的专家邬家林、吴光弟等在野外考察,从峨眉山扁担岩采到一枝木兰科植物雄株标本,这个标本之前从未见过。 “这是一个新的植物群落发现吗?”兴奋之余,他们继续寻找,又在周边找到了七八棵野外分布的相同植株,其中还有3棵雄株正值花期!凭借严谨的考证,专家们最终确定它们就是前辈确立的峨眉拟单性木兰。 跨越40年的珍稀木兰重新现身,当时在峨眉山生物实验站工作的庄平坐不住了:“找到雄株,就一定还能找到雌株!”果然,几天以后,在峨眉山一处悬崖边终于首次发现了一株树高仅5m、胸径仅7-8cm的雌性个体,也印证了前辈的结论:“所谓拟单性,就是认定它是雌雄分株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