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景观 查看内容

东京中城 全球建筑师都想造访的东京指标

2009-6-9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313| 评论: 0

摘要: 绿色与艺术是TokyoMidtown的两大关键词。 商业与绿色自然接壤。 大片的面积留给了绿色自然。 TokyoMidtown绚丽的夜景。 在地图上,绿色与艺术被放在突出位置。 2007 ...

绿色与艺术是TokyoMidtown的两大关键词。

商业与绿色自然接壤。

大片的面积留给了绿色自然。

TokyoMidtown绚丽的夜景。

在地图上,绿色与艺术被放在突出位置。

2007年3月至今,东京中城(TokyoMidtown)建成才两年多,已有评价是“全球建筑师都想去造访的东京指标”,有定位是“日本设计走向全世界的发源地”,也已如预期创造了一年20亿的总营业额。在强手云集的东京,作为年轻建筑综合群的东京中城,何以出类拔萃?
东京中心的又一次“城市再生”大规模实践
东京中城,何谓“中城”?顾名思义,首先想到的是源自它的地理位置———六本木位于东京的中心,而东京中城正位于六本木的中心———六本木交叉路口。其实,更主要的得名由来是它的建造初衷。追溯至日本江户时代,这里曾是名门毛利家的府邸,明治时期为陆军驻地,二战后曾用作美军将校宿舍,之后又成为日本防卫厅的所在。2000年防卫厅搬迁,空出了10公顷的可开发用地。2005年,以三井不动产为首的6家公司联合中标,该地块被纳入东京“城市再生”的一次大规模实践。于是,以充满活力又优雅闲适的“纽约中城”为蓝本,该区域被命名为“东京中城”,拟建造成一个包括商务、居住、商业等多种城市功能在内的全新复合型街区。
2007年3月,东京市中心六本木地区就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城市综合体———东京中城(TokyoMidtown)。东京中城68900平方米的空间里排列了6幢摩天大厦,包括办公、酒店、商业、艺术设计四个部分。办公部分有3座大楼,其中以MidtownTower为标志建筑,它是除东京铁塔外东京最高的建筑;酒店部分有全球顶级的丽思卡尔顿酒店(RitzCarlton),而且是该酒店品牌进驻东京的首家,还有美国Oakwood公司的最高端品牌Premier首次进入东京的中长期租赁型的酒店式公寓;商业则包括购物中心、广场和一个圆形玻璃建筑的餐饮中心,集中了132家高档品牌店铺,其中有35家国际品牌时装店在东京的旗舰店,广场还有设大型电子屏幕的网状天幕和FM现场广播中心;艺术设计部分则更是东京中城的独特魅力所在,包括三得利美术馆、21_21DESI-GNSIGHT、DesignHub(东京中城设计中心)、富士Xerox艺术空间,都是世界著名的艺术机构,此外还有20多件享誉全球的公共艺术作品点缀中城,游客可手持最先进的导游终端(日、英、法、中、韩五国语言),随心所欲地边走边看边听。
在寸土寸金的东京市中心拥有高达40%的绿化率
然而,东京中城难能可贵的并不是拥有如此多摩天大厦和高档店铺,而在于它处在寸土寸金的东京市中心,还拥有高达40%的绿化率,而且通过巧妙的建筑设计和人工绿化,营造出了彷佛远离都市中心的郁郁葱葱之感,让人在享受都市消费的同时亲近自然。在这里,有桧町公园、中城庭园、草坪广场等近5公顷的绿地,栽植了1000种以上的树木,原防卫厅办公大楼周围的樱花和樟木等140棵古木也被保留原地或重新移植,初到日本的人到此感觉进入了一个展示日本名贵花木的植物园。
为贴近自然,东京中城的建筑物多采用开放的构造,例如购物中心采用4层竖井式结构设计,外立面是圆拱形玻璃幕墙,从哪一层都能看到外面的芳草地,而透过镶着玻璃的顶棚,室内洒满阳光。又如三得利美术馆直通外围的中城庭园和松町公园,铺设了无线网络基地台,在这里可以春天赏樱花、秋天赏枫叶。同时,建筑物内的绿化也是大手笔,东京中城大楼屋顶全部被绿化,拱廊街及广场之中种植了许多植物,走进这些摩登建筑彷佛闯入了一个温室,你会惊讶于自然生长的花草树木与琳琅满目的购物柜台相映成画,而且一起享受天然光。
还有个场景,东京中城随处可见躺在绿地上工作的人,因为这里都设有无线局域网,在此上班或逛街的人们可以出来舒活筋骨,在自然中通信上网,而且这里夏季提供食品饮料,周末还有现场音乐会。
与绿化相辅,东京中城的“自然精神”还体现在用材和设计时的节能环保。不可想象,连购物中心的装修素材也差不多都是用木材和日本纸等天然材料,而不是大面积的玻璃、涂料等。洗手间使用的都是雨水和厨房的排水,在中城内部就实现了水循环利用,并用自动感知器控制节水;电力设备导入水蓄热系统和NAS电池,有效利用深夜电力,削减高峰用电;还有回收煤气发电时产生的废热用于空调热水供应,采用光线联动自动百页、窗边照明自动调光系统等细节。
建筑强手云集,是“日本设计的发源地”
除了贴近自然的亲切气质,东京中城还有种独具的艺术气质,这点是它被誉为“全球建筑师都想造访的东京指标”的重要原因。首先,来看看它强手云集的设计团队———设计总指挥是SOM,设计主创是日建设计,景观设计由EDAWInc负责,商业设施的设计由Com-municationArts.Inc和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承担,住宅楼的设计由坂仓建筑研究所承担,楼体外观设计由青木淳建筑规划事务所指导,还有建筑大师安藤忠雄担纲。
“如果说表参道(东京地名,著名特色区域)是由一个又一个随机漂亮句子组成的散文,那么不远处的东京中城就是一篇动笔前已经过多位顶尖大师斟字酌句,写成的起承转合巧妙精妙的小说。”有东京游客如此写道,即使非建筑师身份的人也能从中城中获得如此感性认知。不少人对于静静坐落于中城广场一角,由建筑大师安藤忠雄设计、时装设计师三宅一生主导的设计博物馆(21_21DESIGNSIGHT)最为印象深刻。这座建筑屋顶有一块铁板撑起,状如日本折纸,据说概念源自三宅一生以一块布做创作的理念,而三角屋顶与间条落地玻璃看似简约,阳光入屋时,直纹一条条反映于墙上,聪明的采光美学让博物馆本身就已极具欣赏指数。
然后,再看看东京中城的功能构成,艺术设计机构本身就是与其商场、写字楼等同样占比大的部分,其中包括三得利美术馆、21_21DESIGNSIGHT、DesignHub(东京中城设计中心)、富士Xerox艺术空间等,都是享誉全球的艺术机构,由此东京中城被誉为“日本设计的发源地”。“透过中城,我们旨在将东京打造成日本、亚洲,甚至是全球商业和文化创意的发源地,我们也希望这区有助宣扬日本价值观和审美观至全世界。”2007年3月30日,东京中城正式开放迎客,项目主要开发商三井不动产公司岩沙弘道社长发言道。
此外,东京中城还有各种各样的雕刻和绘画装点,其中20多件是由世界著名艺术家创作的公共艺术作品,最典型的如广场地1层的雕塑《意心归》和广场1楼的雕塑《妙梦》,两者在不同平面的空间产生呼应,都是由旅居意大利的雕刻家安田侃创作。难怪有游记写到:“这里随处都可能与艺术邂逅———美术馆、博物馆、设计中心内有艺术作品,建筑物和装饰物也都是艺术。”
[评 论]
强烈的感染力来自丰富多元的文化符号
“如果说表参道是由一个又一个随机漂亮句子组成的散文,那么不远处的中城就是一篇动笔前已经过斟字酌句、起承转合巧妙构思好的小说。”动笔之前,在网上随机搜索到的这句话让笔者眼前一亮。并不是说这句话描写得有多好,或者形容得有多贴切,而是它出自于一篇普通的游记———一名东京游客也能对于东京中城这样一座建筑群产生如此诗意的感性认知,说明它已经如表参道这样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地名一样打动人心。
在这名游客眼中,东京中城内的美术馆是“一幢适合在灿烂阳光下欣赏的建筑”,自室内地板延伸到室外的硬木让他看到了“建筑与周遭环境有了亲密的喃喃私语”,美术馆入口如小亭子般的存伞处也值得驻足欣赏。还有的游客撰文说:“这里随处都可能与艺术邂逅———美术馆、博物馆、设计中心内有艺术作品,建筑物和装饰物也都是艺术。”
很吸引吧?一座建筑群能让人联想到小说、邂逅、喃喃私语之类的词。这些都是扣人心弦的感受,是人们发自内心深处的共鸣,由此可见东京中城的意义就远不止于由众多摩天大楼组成的办公、购物、居住等功能性的场所,而是富有感染力的文化符号。然而,翻看了更多关于东京的游记之后,笔者发现东京中城的感染力并不止于其建筑形态的艺术性,或者拥有众多艺术机构,还来自于它通过人性化的便捷设计和贴近自然的生态设计而产生的亲切感。例如,它会想到在各处绿地都铺设无线LAN,让周遭上班或逛街的人可以躺在草地上上网;它会想到把原防卫厅旧址的140棵古木全部保留下来,以及在商场内也栽种自然花木,和商品柜台一起享受自然光。
难怪有人指出:“日本需要令东京更性感,单是一个东京中城还不足够,东京需要发展更多元化的设施,认真想想经济以外可以吸引人的地方。”
[访 谈]
真正的综合,要功能融合、互补互助
覃力 深圳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记者:东京中城建成才两年,已有评价说是“全球建筑师都想造访的东京指标”,是否过于赞誉?
覃力:作为处在东京六本木的新生代大型建筑集群,东京中城由众多顶级的设计团队联手打造,有较高的标本和艺术价值,而且作为“城市再生”的大规模实践备受关注,真正做到了城市建筑一体化,由此成为区域中心。
记者:这种一体化,在东京中城或其他综合体中有何体现?
覃力:日本还有多个综合体堪称经典,如六本木新城、横滨21世纪未来港等,我认为最突出的共性是建筑与城市交通的结合,将城市交通也转入建筑内部来解决,这点日本做得很典型也很好。它不是单纯地在建筑物底层设置一些通道连接到地铁站,而是做到了地铁闸口就是商场,一下地铁就看到大片的柜台,而且不同路线通往不同的商场或写字楼,这样完全是“点对点”式的连接,非常便捷。
记者:那么建筑群的功能分区很重要?
覃力:事实上,建筑群的功能分区,上世纪中期就已经遭到批判,因为造成利用率差、城市交通压力大,而20世纪中后期就很明显地在走综合化趋势,但是我们上海的浦东新区、深圳的福田中心区,还是个明晰分区的形式,几乎清一色的办公区,结果这些区域白天繁华、上下班拥堵,晚上就没人。
记者:东京中城其中单栋的建筑里面也有综合,如MidtownTower内还有酒店、公寓、设计中心。
覃力:真正的综合并不只是简单的功能相加,而是要功能融合、产生互补和相互提升。如综合体中各种功能的建筑对人流控制有不同要求,住宅要很私密、办公楼要可监控、商场则是越开放越多人流越好,那么这几个功能放在一个建筑里要如何控制人流?东京中城就做到了入口分类和单向门禁———各功能区之间有多个入口顺畅连接,但从商场进办公区要刷卡,从办公区到商场则畅通无阻。
记者:有人说东京中城最大的魅力是还有很多艺术设计中心。
覃力:这是他们真正做到了城市建筑一体化的体现。把书店、美术馆、博物馆、设计中心甚至剧场、音乐厅等都放进集商业、办公等功能的建筑综合体内,而且彼此之间有多通道的便捷连接,甚至展馆就在商业街旁边、书店就在地铁闸门口,这样逛展馆、书店就能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现在我们倒是做到了将电影院、溜冰场等放进综合体,但美术馆、音乐厅、剧场等都隔得老远。曾有感叹:深圳的美术馆的展览是空运的,连看展览的人也是空运的。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