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园林 查看内容

北方园林的人文精神

2009-2-12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633| 评论: 0

摘要:   北方园林 北方园林-北京北海公园   北方园林,以皇家园林为主,因地域宽广,所以范围较大,真山真水较多;又因大多为百郡所在,所以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因自然气象条件所局限,河 ...

 北方园林

北方园林-北京北海公园

  北方园林,以皇家园林为主,因地域宽广,所以范围较大,真山真水较多;又因大多为百郡所在,所以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因自然气象条件所局限,河川湖泊、园石和常绿树木都较少。由于风格粗犷,所以秀丽媚美则显得不足。北方园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其中尤以北京为代表。

避暑山庄-水心榭

  北方园林的人文精神有两个相辅相成的主流,一是齐鲁文化,二是燕赵文化,它们都是周朝封国后形成的相对完整和一脉相承的文化体系。现存的古典园林众多,如颐和园、圆明园、乾隆花园、慈宁宫花园、御花园、西苑三海、景山、什刹海、恭王府花园、醇亲王府花园、乐家花园、八大处、香山静明园、玉泉山静宜园、达园、避暑山庄、古莲花池、铁山园、因园、大明湖、趵突泉、珍珠泉、百脉泉、偶园、十笏园、蓬莱阁等。

八大处

  齐鲁北傍燕辽,南依黄淮,西峙泰岱,东临大海,齐鲁的史前文化为东夷文化,亦当地土族文化,东夷人的鸟崇拜一直延续至商代,上古之大庭氏、伏羲氏、神农氏、太昊、少昊、颛顼、尧、舜等兴起于此。东夷文化的鸟崇拜是山东及至江南鸟头屋脊的直接根源。周公封鲁,派儿子伯禽前往治理,伯禽“变其俗,革其礼”,成为周礼的最后堡垒;吕尚封齐,“因其俗,简其礼”,齐国最终成为“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主。周公尚文制礼,吕尚重武强兵,使两国显出差异。齐国尚武游斗、开放豁达,鲁国迂腐保守、稳重持久,在两国交往和互补融合中形成雄厚沉稳的齐鲁文化。鲁国以孔子、孟子、曾子等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对中国以至东南亚都影响深刻,儒家思想影响中国园林是众所周知的。齐国以吕尚、孙膑、司马穰苴、孙武为代表的武家文化对中国武学影响至深,但武家思想对园林的影响只能从园林形式、游乐态度等观照。在齐国园林中,善于借鉴江南园林的成就,学习江南园林以水为中心的布局形式。鲁国园林则保持儒家正统,以轴线、后花园、对称为特点,正是鲁国中心、等级、中庸、前朝后寝的观念。齐国在春秋战国时代形成的海上三神山传说,使无数皇家帝胄为之倾倒,从而奠定了中国园林一池三山的规制。

趵突泉

  燕、赵、中山三国,在封国时代因兵家之争而酿起一股浓烈的慷慨悲壮之风,又因匈奴、蒙古、金国的威胁而产生了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在史志时代(秦以后)民族大融合而显出强悍性格。后来金、元、明、清定都于燕而成为主流文化。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之举是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交锋并交融的有力证据,金、元、清三朝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北方稳固的少数民族关系是汉朝所不能比拟的,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对于园林的影响也是深刻的,成片帐篷、骑马射箭场所、密宗寺院、长城关隘等景观入园是汉园所没有的。

长城关隘

  战国时代燕国下都的钓台、金台、阑马台、仙台,赵国的聚(此字加草字头)台都是崇山文化的代表作。另外,燕国的禅台、黄金台,赵国的野台、丛台等,都是实用兼游乐的居式园林,丛台至今犹存。燕国的碣石宫、赵国的赵圃亦是东周时期有名的园林。

山东偶园景观

  因山多而崇山,以台象山,环筑列景,成为园林规制。在齐国神仙思想流行之后,在台周或山周环水,演变为一池三山之制。由昆仑崇拜(指崇山文化)到蓬莱崇拜(指东海仙山崇拜)在燕赵园林的发展中表现较为突出。直至清代,皇家园林中的一池三山仍十分明显。

蓬莱阁

  金代以北京为中都,在如今西苑位置凿太液池,堆琼华岛和瀛屿。元以北京为大都,在西苑位置堆三山,名圆坻、万岁山、屏山。明清两代在西苑承袭旧制,清代在颐和园创作大小三山,在玉泉山静明园、圆明园堆三岛,成为一池三山的巨制。

颐和园

  明初园林因朱元璋提倡低薪廉政,园林建设较少,在张居正改革之后,全国园林建设铺陈开来。到了清朝,从康熙开始,南巡成为园林发展的重要因素。各地纷纷增建行宫,大凡行宫都有花园,作为行宫的花园,既有当地特色,又带有皇帝喜好的北方园林风格,扬州瘦西湖的白塔、五亭桥也在一夜之间落成。在巡幸过程中,江南园林得到皇家的极大认同,狮子林、瞻园、烟雨楼、天一阁、金山等名园被当场绘图,带回宫中,复建为皇家园林中的园中园。避暑山庄的文津阁、文园狮子林,圆明园中的西湖十景等都是江南园林的写照,狮子林被仿写四次之多。

避暑山庄

  北方园林的江南化,江南园林的北方化,确切地说是在清朝康熙以后形成的。江南园林的北方化,除了皇家园林仿写江南名景外,山东园林,如十笏园亦有仿写的迹象。

十笏园

  皇家园林中大量充斥着寺院、道观是北方园林最明显的特征,北海三分之二的景区都是佛教和道教主题;而颐和园北面佛教寺院,南面道教神仙主题;圆明园、御花园等都逃不过佛道两家的强有力渗透。另外,北方园林的豪华装饰是江南园林和中原园林所不能比拟的,处处显出帝都京畿的权势高贵、财势富有。以吉祥如意、福寿延年、四季名景为主题成为皇家和官僚园林乐此不疲的语汇。

颐和园-船楼

天坛祈年殿 豪华装饰

  北方园林的自然特点

  按照中国园林的地域特征来分,风格最明显的是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其它还有中原园林、荆楚园林、云贵园林、川蜀园林及少数民族地区园林。我们经常指的北方园林较为狭义,是指河北、山东、北京、天津的园林,它集中了齐鲁、燕赵两地文化。

古莲花池

  这一地域在太行山以东,燕山长城以南,拥有广阔的华北平原、山东平原。河北地区北、西、南三面围山,东为大海,中为平原,华北平原北以燕山为靠,山东平原位于泰山中南部。相对于南方而言,此区雨量较少,华北湖泊较少,不可能像江南既有广袤平原,又有纵横水道,于是,在平原地区高耸的泰山和燕山就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象征。水源和水量的限制是北方园林的制约因素。

  园林的地方性自然地理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山东一带,因比邻江苏,园林有模仿江南园林的迹象,如十笏园,就是园主游历江南而后回家造园。北京园林除了皇家园林占有湖泊之外,王亲贵族只能得到皇家的残羹冷炙,水面不大,有些只能是平地造旱园,即使园中有水,也是水面很小,现代公园亦旱园很多。相对于全园面积,北方园林的水面比率是很少的。

十笏园

  北方园林的崇山性表现在园林的堆山上,园山雄伟,以高、壮为美。山体面积较大,高度较高,当然,清代皇家及贵族也有权力、财力以及人力营造如此雄伟的山。如北海的琼华岛、御花园的堆秀山、景山公园的景山、恭王府花园的假山等等。景观效果最为有名的泰山和长城都是山景。泰山在岳位居第一,泰山封禅是历代皇帝的最爱,园林中的孤立土山概取象于泰山。长城因地处燕山、连接隘口而闻名中外,园林中常有城关一景,就是长城的写照。

景山公园的景山

  北方一带园林用石多为房山石、太湖石、青石,尤以青石有地方特色,太湖石虽是审美中最得宠的石材,但它并不十分普遍,因为此地远离江南。于是,北京一带较少,在山东一带相对较多。与太湖石相近的房山石,人称北太湖石,倒是最为普遍的,因为此石就产于北京市的房山区,从开采到运输较为方便,不过,房山石在山东倒不十分普遍。青石在河北、北京一带用得较为普遍,平置和竖立皆可。

御花园

  在植物方面,北方园林中柳树、槐树、松树、柏树、杨树、榆树等乔木类是用得较多的树种,其中以松柏和柳树最多,因为耐寒性强,能过冬。灌木类有丁香、海棠、牡丹、芍药、荷花,大部分是不能过冬的,现代公园中,许多冬青类篱式灌木常作为界边材料和冬季景物。四季景色差异性最大的主要表现于植物上,春来万物复苏,树木吐绿,仲春开始,百花齐放;夏季柳树成荫,荷花盛开;秋季枫槭变红,群山尽染;冬来万木凋零,雪花纷飞。

避暑山庄的雪景

  北方园林的构筑物与自然关系密切,主要反映在温度和风向与建筑的关系上。北方寒冷,防寒是建筑最主要的功能,所有建筑的六个面都显出抗寒耐雪特征。如四面围墙都用厚墙,小窗,是为了减少室内热量流失。不论是围墙还是屋墙,窗子极少,窗扇用玻璃,很多用盲窗。墙与柱的关系,柱子不如墙宽而被包在墙体之内。

百脉泉

  建筑屋顶都用了厚檐、吊顶,在望砖望板上的泥灰较厚,多层,瓦用厚筒瓦,出檐很浅,主要是为了防寒而不是为了泄水。梁架较粗,其中之一的原因就是为了防止冬天的积雪。

北海公园

  建筑的坐南朝北在北方园林中显得尤为重要,冬天时间长,北方寒流来临之时,正值万物休眠,人们把建筑作为最佳的庇护所。以防寒为主的建筑朝向都把正立面朝南,背面朝北,正面开门开窗,北面极少开窗。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