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豪宅吉家大院堪比乔家大院
延伸内容: 乔家大院组图 王家大院,那座大院 那座山 明清时代,位于沅水中游的湘西小镇浦市,依靠着优良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水陆交通,成为了商业兴盛之地。而此时涌现出来的“富豪”,其资产多则百万两白银,少则十几万两。时过境迁,这些昔日的“富豪”后人要不是坐吃山空,就是远赴台湾等地继续商业生涯,只留下一座座大庭院诉说往日繁华。近日,记者随湖南省文物局组织的第三次文物普查小组走进浦市古镇幽深小巷,探访明末清初湘西豪宅代表作——吉家大院。 据悉,吉家先人从山西远赴湘西经商,从卖桐油、木材起家,积累了大量财富。 豪宅隐藏在市井小巷 “豪宅”一词属于外来词汇,在湘西,当地人称之为“窨子屋”。据考证,浦市仅“三井三厅”就有124幢之多。明末清初时,豪宅建设得气派的当推吉、李两大户。而在建筑方面,吉家大院又独具特色。 记者在泸溪文物局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在纵横交错的小巷中穿行,据说,如果从空中看,这些小巷其实构成了一个“万福”的“万”字。当时并无规划部门,为自然形成。在一间不起眼的小铺面前,工作人员停住了脚步。这就是所谓的“豪宅”了?记者满心疑惑。“龟肉好吃,但全在它肚子里,你进它的肚子里看一看。”泸溪县文化旅游局副局长李跃一边打趣、一边带头穿过狭小的店面,果然,龟肚子别有洞天,一座雄伟高大的中国明清式院落出现在人们面前。 吉家大院高大的封火墙。 吉家大院大门不大,但讲究精致。 吉家大院里精致的拱托。 “前店后院是浦市古建筑区别于其他地方建筑的特征之一,一般临街面侧的建筑都设一层木结构店铺,二进为宅院,分多进式。既是商贸经济遍及民间的一种特质表现,也特现了中国富商低调、不愿显富的心理特征。”湖南省文物局副局长何强说。从整体来看,吉家大院兼顾了住家与仓库的双重用途,因此,它的门墙不是平常的长方形平面直角开门,而是呈几何等边双斜角开门,表示吸纳财富之意;进入庭院后行至二楼,出现在人们面前的就是一个大仓库,而在后院,则有一个花园,“是以前吉家太太小姐们晒太阳的地方”。在花园后面,就是平坦宽阔的沅江,李跃站在河堤上,指着脚下说,“这里就是吉家的私人码头了,以前吉家的木材等货物,就是从这里起运,源源不断地运往各地。”据介绍,最繁华的时候,沅江浦市段上有32个码头,其中27个为货运码头,仅5个为老百姓生活码头。 精致程度堪比“乔家大院” 吉家大院由砖木筑成,四周防火墙高十余丈,即防火又挡风,整个建筑系两层木楼,屋内由“三井三堂十二房”构成。在湖大建筑系教授蔡道馨的眼里,吉家大院是一所值得把玩的宅院,主人似乎特别注重建筑的细节。从门说起,吉家大院的大门是由一整张厚实的楸木做成,两扇门叶子一合,就会发出响亮的“吱呀”声。据介绍,楸木是以前人们用做棋盘的声音,棋子落在这种木做的棋盘上,发出的声音清脆、有力,这就是所谓的“掷地有声”。而在大门的砖上面,主人家也用尽了心思,据说这些有着明显细磨痕迹的厚实青砖,一天一个工人只能打磨36块。 室内的天井,既通风透光又消水消雪。井面由青石板平砌而成,井底的下水道几百年来从不淤塞。两面的厢房按家室的辈分依次居住,厢房的木窗雕龙刻凤,每一板雕刻都是一个美丽的传说故事。其中《梁祝》、《天仙配》、《蚌壳灯》、《鼠叼葡萄》、《老鹰抓鸡》等雕刻更是入木三分,精致细腻。不过,有部分木窗在文革时受“除四旧”的影响受到了破坏。 “我看了这么多湖南民居,像吉家大院这样精致的并不常见,它有几分徽派建筑的风格。”蔡道馨评价说。而湖南省文物副局长何强也表示,吉家大院精致程度堪比“乔家大院”,可积极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