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景观 查看内容

冯骥才:旅游开发需留住历史原味

2008-4-9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357| 评论: 0

摘要: 4月4日,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在参加中国清明(寒食)文化节、木版年画工作专家座谈会后,又探访了祁县古城,不但参观考察了 渠家大院 精美的砖雕、木雕,还几乎逛遍了祁县古城的每条街巷。对于祁县古城的开发和保 ...
4月4日,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在参加中国清明(寒食)文化节、木版年画工作专家座谈会后,又探访了祁县古城,不但参观考察了渠家大院精美的砖雕、木雕,还几乎逛遍了祁县古城的每条街巷。对于祁县古城的开发和保护,冯骥才先生提出要保留原汁原味的历史感。

保留原汁原味的历史感

冯骥才先生一迈进渠家大院,便掏出随身携带的相机,一边听工作人员介绍,一边拍摄大院内精美的砖雕、木雕和砖墙上的弹孔等战争时期造成的破坏,同时还兴致勃勃地点评大院的斗拱等建筑风格的与众不同。冯骥才先生感慨到,渠家大院能如此原汁原味地保护下来,实属不易。

祁县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乔家大院和渠家大院“民居建筑双璧”,彰显着山西民居建筑的精华,雕梁画栋浓缩着晋商文化的深刻内涵。然而,乔家大院在电视剧《乔家大院》热播后,变得家喻户晓,而渠家大院几年来却不温不火。

对于渠家大院的保护和开发,冯骥才先生提出:大院里没有的东西,不要再加,否则就不再是原汁原味的明清晋商民居建筑了。旅游开发要避免过度商业化,往往是商业化越低,旅游价值就越高。冯骥才先生说:“我们在修缮文物的过程中,不能破坏文物的本来面目。我们就生活在历史中,历史是神圣的。”

替山西文物流失悲哀

“收藏是个机缘,不是你去找东西,而且等东西来找你。”这是冯骥才先生对于收藏的感悟。

在渠家大院的私人收藏品展馆中,冯骥才先生发现了一个粉彩瓷瓶,其他瓷瓶上绘着的女人都缠足,而这个瓷瓶上却是大脚妇人,他说:“阎锡山曾下过放足令。如果单从瓷器的价值上来说,这个瓷瓶的价值并不高,但从中国妇女的缠足史来看,这个瓷瓶有史料的价值,地位是无可替代的。”

冯骥才先生的收藏中,百分之六七十都是山西的,他说山西的东西有中原文明的大气,但近年来不断流失到北京、广东甚至海外。20年前,北京一带的古玩市场,一开始出现的山西卖品是文房四宝之类的赏玩物,之后便出现了桌椅板凳,然后就有人卖房契、家契、家族的老照片,最后变卖房子的窗棂门楣。“山西人太不拿自己的东西当东西了!”冯骥才先生说。

申遗要淡化商业味

祁县古城保存了历史格局和民居风格,冯骥才先生希望现有历史街区能不动就尽量不要动,保持原有的风貌,在古城旁边建一座新城,让居民们搬出来。如果祁县古城申遗的话,要淡化古城内的商业味。

如何将现代化的生活和历史文脉更好地联结起来,冯骥才先生说:“我认为江西婺源的城市文化保护得非常好。婺源的建筑属于典型的徽派建筑,粉底盖瓦,如果这个地方的百姓房屋损坏了需要修补或者重建,那么政府方面会事先设计出几种图纸来给当地的居民选择。这些房子在外表上来说也是粉底盖瓦的徽派建筑,可是在这种建筑的内部,却相当现代化。这种方式能够很好地和当地的文化、历史、环境结合在一起,一举两得,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希望再来山西考察遗产

熟知冯骥才的人都知道他是作家、画家,但实际上他早已不是单纯舞文浓墨的艺术家,更是一名文化保护学者。近十年来,他为抢救民间文化,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国各地奔走呼喊。2007年两会,他“关于建议春节假期前挪一天”的提案被政府采纳,除夕首度列入国家法定假日;清明节成为我国实行新的休假制度后的第一个法定假日的消息一公布,冯骥才先生便发起中国传统节日(寒食清明节)论坛。今年,冯骥才先生还将开展全国古村落的普查。

冯骥才先生此次到达山西后,参加了多项民间文艺活动。他表示,希望有机会再来山西,再到应县木塔、后沟古村落、碛口古镇等历史遗迹看一看。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