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景观 查看内容

有感于“华夏第一祖龙”“烂尾”

2007-4-5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467| 评论: 0

摘要:   日前,一条关于耗资3亿元的郑州祖龙工程开始拆除的新闻传遍各主流媒体。报道说,这个历经5年、被称为“华夏第一祖龙”的项目原来并没有在环保、土地、林业等政府部门办理手续。此工程目前已投资近3000万元,已建 ...
  日前,一条关于耗资3亿元的郑州祖龙工程开始拆除的新闻传遍各主流媒体。报道说,这个历经5年、被称为“华夏第一祖龙”的项目原来并没有在环保、土地、林业等政府部门办理手续。此工程目前已投资近3000万元,已建成高29.9米的龙头和高12米、宽9米,龙腹中空直径6.6米的龙身800米。即使如此,这个“先斩后奏”的工程还是被判为“不合理、不合法”,现多个部门已下达了停建通知书。曾高调造势的“华夏第一祖龙”会不会就此“烂尾”?这似乎已经没有多少悬念了。

  “华夏第一祖龙”建设始于2002年。计划在国家森林公园郑州新郑市始祖山上建设一条长达21公里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长龙,并在龙身上镶嵌560万片汉白玉或铜底镀金龙鳞甲,计划投资3亿元,于2009年国庆节前建成。据称,“祖龙”工程意在“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将成为“中国最大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然而,把一些闪光的包装词句剥去,我们看到的这条“龙”其实就是亵渎先人、无视环保、散发着铜臭味的钢筋混凝土混合物。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血脉和文化图腾中,龙承载着民族的理想生命,象征着华夏子民生生不息的精神信仰。龙实际上存在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是一种敬畏,一种对先祖文明、天地自然的尊崇。用不具有文物凝重和历史沧桑的钢筋水泥混合体来图解龙,不能不说是不伦不类。现这种不伦不类的混合物竟然要强加到创造灿烂中华古代文明的轩辕黄帝之象征——始祖山上,这无疑是对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亵渎。

  而且,在始祖山国家森林公园里修建如此大规模的水泥建筑,不仅破坏轩辕庙、黄帝屯兵处等黄帝文化遗迹氛围,而且会直接破坏植被,人为地阻断水源的畅流,阻碍动植物的自然生长与衍播,对原景观和自然生态的完整性将产生严重的破坏作用。

  开发商却称此举是为“大力弘扬中国传统龙文化,树立中国当代形象”。然而,细细琢磨里面包含的项目,其实不过是假“龙”谋利而已:号召炎黄子孙“出钱在龙鳞上刻姓留名”、“出钱购买题名位”,建成后,还要“轻轨”“娱乐”“休闲”“高级会所”一条龙服务。同时还针对企业策划了“龙头企业上龙头”的创意,只要肯出钱,就可以把企业业绩刻制于汉白玉龙鳞甲上,镶嵌在龙头的显著位置。可以想象到,这种“一龙万利”的“人文景观”,实是利欲横流的游戏场。这给子孙留下什么“龙文化”?当代中国的“形象”又在哪里?笔者想,华夏真要以这种钢筋水泥混合物作为“祖龙”来尊崇的话,那中华五千年文化也糟蹋得差不多了。

  孔子云:“君子德风,小人德草,草上风必偃。”有什么样的为政理念,就会带来什么样的风气。值得人们沉思的是,就是这样一个多年来未能通过省发改委核准和环保部门环评的项目,却能堂而皇之地成为当地招商引资的重点工程项目,可谓将“先斩后奏”的开发方式发挥到了极点。长期以来,一些开发商就奉行这样的原则,“拉大旗作虎皮”,使一些根本通不过环评等的违法违规项目屡屡得手。当地政府某些官员的不作为,或为了出“政绩”昧着良心为不法行为张目的短视行为,使不少手续不全的项目“照常进行”。 就像“华夏第一祖龙”这样的大型工程项目,假如没有当地有关官员的允许和默认,投资商怎么会5年来锲而不舍?

  现在,我们终于看到这条曾经被大张旗鼓吹嘘为“华夏第一祖龙”、被提升到了“千秋伟业”的高度的“水泥龙”,将要因通不过环保测评等而被拆除。这种劳民伤财之事,再一次警醒世人:在依法治国成为人们共识、举国上下都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今天,滥用权力和行政不作为都将对社会公共利益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害。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