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景观 查看内容

城市景观应尊重民族特色

2006-7-21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434| 评论: 0

摘要:   城市的景观是由建筑物、构筑物、城市街道、广场空间及园林绿化等多方面因素共同构成。纵观中国各大城市的城市景观,与二十年前相比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城市的园林景观设计业超越了公园绿化的水平,更接近于游乐 ...
  城市的景观是由建筑物、构筑物、城市街道、广场空间及园林绿化等多方面因素共同构成。纵观中国各大城市的城市景观,与二十年前相比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城市的园林景观设计业超越了公园绿化的水平,更接近于游乐主题公园的个性;地标性公建项目作为政府业绩的标志,多追求城市景观的新高度;而地产开发楼盘多以追求西方建筑风格来形成自身的特色和卖点。虽然不同的项目由不同的出资方、设计方、审批方共同决定其建筑形态,但是综观大江南北各大城市这20年来的代表性建筑形态,仍不难发现这一代建筑在审美取向上的一些突出共性。

  每个城市景观的典型代表就是地标性建筑。由于这些重量级、标志性的项目多被用为城市的名片,甚至是国家的象征,所以肩负着“形象工程”的使命也无可非议。比如悉尼歌剧院因其造型创意突出,所带来的工程复杂性和成本提高都超乎常人预计,结果工期延误十七年,造价翻了六倍。但这一项目为城市的旅游收入,甚至国家形象地位的提高都带来不可估量的长久回报。中国需要大剧院、“鸟巢”、“水立方”等一些城市地标,但我们毕竟是发展中国家,不能所有项目都为追求新异而不计成本。

  而在各地的房地产开发楼盘方面,地产产品外观设计可谓百花齐放。无论档次高低、区域如何,所有的楼盘都有两个最大的共性:一是把殖民风格当作高档的标志;二是把奢华作为美观的标志。

  透过这些城市景观,不难看出建筑作为文化的载体所反映出社会心态的媚俗,新消费主义倾向,和文化上的不自信。这种穷人乍富的心态所导致的建筑外观价值,恐怕只能用浅薄,庸俗,张扬,以及短视来形容。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越是时髦的东西寿命越短。浮华如过眼云烟,建筑与城市的价值更需要文化的积淀,以及前瞻性的眼光。

  城市景观是集体意志的决定,是社会心态的反映,是国民经济水平、文化品位和自我形象追求的综合成果。我们无意指责某一开发商或某一设计师的觉悟与品位。在完成了城市建设与地产开发第一个阶段的历史使命后,整个行业完成了原始积累,城市建设也满足了基本社会需求,无论是政府,建设方还是消费者都应该更加理性地重新思考我们对建筑和城市的价值取向。一个地产项目,或者一座城市的价值要更多地依靠技术品质和文化内涵来进一步提升。

  中国民族风格的衰弱也是必然,强势的经济势必带来强势的文化。中国建筑所表现出的缺乏文化自信心与公然崇洋,令人羞耻但在开放初期难以避免。好莱坞、迪斯尼以及麦当劳是西方文化的三大法宝,但西式建筑文化对中国城市价值的影响恐怕远比这三者的后果严重。

  建筑是百年大计,是不动产投资,是社会财富的积淀。这种集体自觉地建设西式文化的短视行为,将使我们在未来民族文化崛起后的城市改造中付出更高代价。

  另一方面来讲,城市景观中中式民族风格的再兴也将是必然。建筑是本土文化的重要载体,越是本土的就越是国际的。现代中国风不是简单的复古,而是需要加入现代的生活理念,并应用最新的工艺材料和技术。日本同中国一样,具有悠长的建筑文化历史和成熟的传统建筑风格,但是日本形成了现代的日本建筑风格和现代的日本民居风格,而中国目前民族文化的建筑载体仍然是传统的建筑形式。虽然有很多项目试图尝试“唐风”,但仍未形成现代中国建筑风格和现代中国民居风格。形成现代中国风只是时间问题。中式现代建筑风格究竟什么样并不重要,不同的开发商与设计师正在作出不同的尝试,可以确定的一点是这一天肯定会到来。李复臻文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