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结构 查看内容

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之路

2012-9-13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383| 评论: 0

摘要: 我国建筑业的绿色实践起步相对发达国家较晚,在2005年以前,建筑业,尤其是房地产业在可持续发展观念方面,受欧美各种思潮的影响,产生了多种不同技术路线,不同建筑性能表现的“节能建筑”、“绿色建筑”,在一定历 ...

我国建筑业的绿色实践起步相对发达国家较晚,在2005年以前,建筑业,尤其是房地产业在可持续发展观念方面,受欧美各种思潮的影响,产生了多种不同技术路线,不同建筑性能表现的“节能建筑”、“绿色建筑”,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这些先行者起到了很好的市场启蒙作用,培养了一批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领域的基础人才。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逐步成为发达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在此理念的引领下,绿色建筑的概念开始广泛深入到城市建设的各个环节:规划、设计、建造、运营、管理,以及翻新等建筑整个生命周期相关的各个领域。

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理念

  在中国,对绿色建筑人文理念的研究,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赵安启教授为代表,经过我国多年在绿色建筑领域的实践,专家们凝炼出32个字总结出绿色建筑基本理念,即“天人和谐、持续发展;安全健康、经济适用;地域适应、节约高效;以人为本、诗意安居”。这也可以看成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理念的正式表达。

  在当前的绿色建筑开发热潮中,有一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绿色建筑是高成本、高标准、高技术的产物”。如果绿色建筑是这样“三高”产物,显然不符合其“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平衡”的基本原则。在本次调研中,所有参与者,均没有人认为“高科技”、“高价格”是绿色建筑应有的特征,所以可以认为这种观点只是暂时的,少数的,并不能代表主流。

  经过多年的绿色建筑实践,尤其是学术界的良好引导,部分先行开发商的经验总结,业界逐步认识到“天人合一,和谐共生”是我国绿色建筑理念的核心,是有别于国际上其他评估体系、技术体系的灵魂所在。

“深绿”到“浅绿”的转变

  对于我国绿色建筑当前所处发展阶段的判断,专家群体的分歧较大:绝大多数的国内专家认为我国的绿色建筑处于“从示范到快速发展的过渡期”,其中青年专家持这一观点的占53%,资深专家占74%;而国外专家认为中国的绿色建筑发展依然处于萌芽期的占到34%,只有22%认为是处于过渡期,这与我们自己的判断有一定的差距。

  这一调研结果说明,其他国家对我国建筑业正在推进的绿色转型工作了解不多,调研中大部分国外专家表示没听说过中国的绿标。

  有36%的开发商也认为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处于“萌芽期”和“从示范到快速发展的过渡期”,另有22%的开发商认为我们依然处于“示范期”。大多数(46%)的部品供应商认为我国的绿色建筑依然处于萌芽期,这与专家和开发商的看法都不尽相同。该数字表明,开发商和厂商对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认知程度,并不如专家们认为的那么乐观。

  另一方面,从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公室申报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项目情况来看,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的申报比例在逐渐增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参与对象逐渐从起初的仅有高端示范性质的项目参与,过渡到大众参与的、比一般建筑稍好的绿色建筑项目,这一从个别“深绿”到广泛“浅绿”的转变与上述专家们的判断是一致的。当绿色建筑的理念更广泛地为公众所接受,绿色建筑的技术产品研究更加深入细化时,“浅绿”也将在因地制宜的原则下逐渐转为“深绿”,我国的绿色建筑事业也将得以健康的发展。

评价制度的完善

  自2006年《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颁布实施以来,我们在绿色建筑发展道路上到底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专家们的意见基本一致:最重要的成果是绿色建筑评价与标识制度的实施,其次是示范项目的建设、专业人才的培养、绿色建筑在市场上的影响逐步增大。

  现摘录调研报告中部分代表性的观点加以说明: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在总结近年来我国绿色建筑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制定的第一部多目标、多层次的绿色建筑综合评价标准,并以此构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体系;过去6年里,绿色建筑从只是一个理念,发展为具有成熟的技术体系、一批因地制宜的示范项目、广泛的社会支持并培养了大量的专家和学者;中国的绿色建筑经历了一个快速的发展过程,边发展,边修正,同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绿建发展之路;形成了中国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通过这个标准实现了不少绿色示范项目,绿色建筑的发展越来越快,这是非常大的成果,若干年内,中国的绿色建筑和生态城市的标准就会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

绿色建筑的未来走向

  结合绿色建筑在中国6年的实践,参与调研的专家对于未来绿色建筑的走向有着大体一致的意见。

  首先,绿色建筑应结合区域经济加快发展速度。调研中,47%的普通消费者、33%的青年专家、48%的资深专家、100%的国外专家均认为“时不我待,应加快发展绿色建筑”。有60%的青年专家和33%的资深专家认为,“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应区别对待,先发展经济发达的城市,而后逐步过渡到经济相对落后的城市”。54%的开发商认为应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分区逐步发展。

  绿色建筑经过多年的发展,其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同时大家也意识到发展绿色,应结合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制定合理的发展策略。

  其次,生态城市与低碳社区是绿色建筑内涵的主要方向。在绿色建筑理念和内涵的发展方面,国内专家认为最有可能的三个趋势分别是:城镇化(生态城、低碳社区)的投票率占46%;生命周期评估LCA的投票率占43%;碳计量的投票率占23%。最不可能的是零能耗的投票率占5%;零碳的投票率占5%。

  而国外专家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与国内专家存在一定差异,其认为最有可能出现的三个趋势是: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投票率占44%;城镇化的投票率占33%;旧城改造的投票率占30%。以招商地产(000024)为例,其近几年来的绿色开发项目依次为:泰格公寓——南海意库——金山谷社区——绿色低碳城,范围由单体向社区及更高层次拓展,规模越来越大。

  显然国外专家最看重旧城改造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这是符合他们对自己国家当前建筑业发展状况的判断,也符合他们的价值观。而在中国,大拆大建则是一贯的做法,拆旧建新,比在旧建筑的基础上改建容易得多。我们暂时还无法判断大规模的造新城,即使是新的“生态城”,而不是对既有建筑的合理改造更新和对旧城的再利用,继续扩张城市版图,占用农林土地,是否真的会让我们的未来更美好。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