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扬州新北门桥翻建及接线改造工程范围为:瘦西湖路长征西路至盐阜西路段,包括新北门桥扩建和大虹桥路交叉口、盐阜西路交叉口的拓宽改造。新北门桥两套桥型改造方案两套出台,公开供市民投票选择。两套方案各有特色,仅看造型,你更喜欢哪个呢?
 新北门桥翻建
 现状新北门桥
 方案一
 方案二
扬州老北门桥相隔约百米的新北门桥两套桥型改造方案在市城建局网站上公示,供市民投票选择。该工程计划今年下半年实施。 新北门桥纵贯护城河,北接瘦西湖路,南接淮海路,桥南北端接线分别与盐阜西路和大虹桥路相交。由于两个交叉口之间的距离很近,加之南接线的淮海路很繁忙、桥面也不宽,所以该区域交通比较拥挤。 桥下的护城河南岸,有南北两组桥墩设置在水中。桥墩中间的宽度约在3米,加之大桥为平桥,高度与两端道路一样,净空不够,通行大型画舫比较困难。 据介绍,新北门桥翻建及接线改造工程,是我市大虹桥节点交通纾解工程的重要一环。为尽可能减少对交通的影响,该工程必须和老北门桥下穿通道及两侧沿河慢行系统完善工程错开施工。下月启动的老北门桥工程,计划下半年完工;之后再启动新北门桥翻建及接线改造。 新北门桥翻建及接线改造工程范围为:瘦西湖路长征西路至盐阜西路段,包括新北门桥扩建和大虹桥路交叉口、盐阜西路交叉口的拓宽改造。主要施工内容是拆除新北门老桥,对大桥进行拓宽改造,由现在的约20米向两侧拓宽至30多米。同时,工程还将对桥梁两侧的接线道路进行改造,使道路通行能力大为增加。 为让新的新北门桥更适合古城风貌和百姓“口味”,市建设部门拿出两套方案供市民投票选择。 方案一为单跨简支板梁桥,外装饰成实腹拱桥,一跨过河,双侧布置拱形人行孔,桥型简洁,造型古朴,曲线优美; 方案二是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将桥梁改造成三跨简支板梁桥,外装饰成微拱形,双侧布置拱形人行孔,造型与现有桥梁一致。 对于两套方案,相关专家更看好方案一,认为其不但造型美观,也更实用,方便大画舫的通行。 乾隆水上游览线是扬州市一条经典旅游线路。从御码头出发,经红园、盆景园进入瘦西湖水域,可沿现有水上游览线抵达熙春台,进而向北到达大明寺,也可向北穿过长春桥,探访傍花村、宋夹城遗址公园,进入保障湖。 新北门桥翻建后,消除了桥梁净空不够等障碍,为游览线投用更大的画舫创造了条件。 【背景资料】 据从扬州建设志了解到,新北门桥跨护城河西段,为1937年兴筑新马路、开辟新北门时兴建,当时为石台木桥;1944年、1947年分别作了修建,1963年改建为简支梁钢筋混凝土桥,1979年两侧扩建为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桥面。 位于新北门桥以东约100米处护城河上的老北门桥,在明旧城正北,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原为木吊桥。城门上有城楼,外为双瓮城,西近问月桥。1951年拆城筑路时北门被拆除。1994年翻建老北门桥,为钢筋混凝土肋拱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