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路桥 查看内容

看咱“大货车照样跑得欢”的高龄古桥

2014-4-11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625| 评论: 0

摘要: 摘要: 重庆铜梁县旧县镇金钟村,沿乡村公路往村里走,公路左边是清幽的安溪河,在河流拐弯处,出现了一座石孔桥。修建于乾隆四十年,距今已239年。至今还有汽车通行,偶尔经过的大货车照样跑得欢。 金瓯桥现貌 ...

摘要:重庆铜梁县旧县镇金钟村,沿乡村公路往村里走,公路左边是清幽的安溪河,在河流拐弯处,出现了一座石孔桥。修建于乾隆四十年,距今已239年。至今还有汽车通行,偶尔经过的大货车照样跑得欢。

金瓯桥现貌
金瓯桥现貌

金瓯桥上残存的龙头
金瓯桥上残存的龙头

  在重庆铜梁县旧县镇金钟村,沿乡村公路往村里走,公路左边是清幽的安溪河,在河流拐弯处,出现了一座石孔桥。这座清代乾隆四十年修建的百米长桥,至今还有汽车通行,大货车照样跑得欢。
  该石孔桥有十墩九孔,中间的孔最大,其余依次向两边递减。两岸竹木葱葱郁郁,桥影倒映在河面,十分壮丽。
  走近石桥,桥身立面每个孔的拱圈上都有石刻的龙头,仰天朝上,大小各异,因为年代久远有的龙头已有损坏,但龙鳞还很分明,青幽的颜色与整座桥鲜明地区别开,龙头上的青苔更显出沧桑感。桥身另一立面的拱圈上则刻着龙尾,遗憾的是只剩下三尊,龙尾朝下。
  该桥长110米、宽7.2米、高9.25米,修建于乾隆四十年,距今已239年。这座桥建桥至今经历过多次维修,最近一次是在2009年,还能明显看出清代工匠技艺的就属这龙头了。站在桥头,看不到另一端的行人。整个桥面已完全被铺成水泥路面,划分为两车道。开着轿车从桥上通过,十分平稳,可以开到时速六七十公里。当地老百姓说,这桥连大货车都能通行。
  北桥头立着一块斑驳的记事石碑,正面刻有“金瓯桥碑记”,记述了建桥时间和桥名变更,背面刻着捐款人士名录。
  碑记文字已有些模糊:“吾乡旧有金剑桥,创建于清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九洞丈余高……至同治庚午夏大水,滨江者几为泽国,斯桥随水其冲……易名金瓯,取金瓯无缺,永垂不朽云”,由于文字已经斑驳难以辨认,此桥改名为金瓯桥的时间已不可考。
  “九洞十八梯”曾是铜梁县旧县镇的一大景观,九洞即金瓯桥,十八梯指的是桥两边山头上的两座寺庙。据说,这两座寺庙有十八道梯坎,庙门相对。多年前香火很旺,金瓯桥就是以前的香客捐款所建。如今庙已不在,梯坎还在那里。以前听老人们说,修建这座桥时三年无大雨,风调雨顺。古时候无论多大的官,上此桥必下马下轿。建国前石桥两头为石板路,南通铜梁旧县场,北往合川市张家镇。建国后,政府出资修通了两头的公路,便利了两岸群众的生产生活。
  此桥为何历经200多年仍然屹立不倒?原来古时候修桥多用成块的条石和糯米浆。天然的石头只要风化不严重,哪怕经过百年仍然可以坚固如初;而糯米浆就相当于现在的水泥浆,起到连接密缝的作用,只要石条与石条间斗缝严密,受力面就均衡,石桥的寿命就长。
  虽然桥面已经被改成水泥公路,记者从桥身上铺砌的石砖可以看到,其间的连接缝十分细密。
  此外,由于该桥连接两个村寨,是主要的交通要害,经历过多次维修,这也是其至今仍然完好的原因之一。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