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4日晚7点左右,北京东四环大郊亭桥西约800米处地面发生塌陷,形成一处深约10余米的大坑。事故发生后,塌陷所在的广渠路东向西方向路段封闭。
 北京东四环发生路面塌陷,图为塌陷现场。 塌陷区域有二三十平方米,塌陷处黑洞洞看不见底。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塌陷造成了部分线路及管道断裂。
大郊亭桥以西的广渠路辅路路面发生塌陷,紧邻一座过街天桥 “7点多钟,我们被安排过来抬围挡。”现场一位头戴安全帽的工作人员称,他和很多同事在7点多时接到通知,出来抬围挡,并设置在路面上,防止行人和车辆走上路面。据该工作人员介绍,他们都来自塌陷路面附近一处工地。 “当时路面上人比较少。”该工作人员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他和其他工作人员赶到现场时,出现塌陷的路面行人较少。 记者在现场看到,塌陷的地点位于东四环大郊亭桥西约800米处,属于辅路。塌陷形成的大坑直径12米左右,占满宽约10米的辅路,并波及主路和人行道的路面。塌陷路面紧邻一处过街天桥。坑深约10余米,内部有电缆和水管,水泥路面碎成块跌落坑底。水管破裂,但并未造成坑内积水。 塌陷事故发生后,包括路政、交警和自来水集团等多部门赶到现场,并设置了警示标志和围挡,将塌陷路段隔离。同时,交警在路段执勤,附近工地的工人也临时参与执勤队伍,提醒过往路人绕道。 事发的广渠路大郊亭桥下东向西方向路段一度出现交通拥堵现象,但很快交警部门采取断路措施。交警部门通过微博发布消息称,广渠路大郊亭桥西侧发生路面塌陷,对大郊亭桥下东向西方向采取断路措施,过往车辆请由东四环绕行通惠河北路、南磨房路等平行道路。经过该路段的11、23、35路等多条公交线路绕行南磨坊路行驶。 4月4日晚10点左右,现场工作人员将围挡范围进一步扩大,但留出一个车道,允许车辆通行。随后,一辆挖掘机出动,参与现场抢修工作。路面塌陷原因目前并不清楚。 4月4日晚11时30分许,现场仍未通车,三台挖掘机正向坑内填土,事故发生后,市政部门对地下管线进行了排查,对燃气管线做了临时降压处理,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据悉,去年12月该地附近曾发生一起路面塌陷事件。 问及塌陷原因,该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官方还无定论,“这下面有一条废旧的自来水管道漏水,时间长了形成空洞,土都泡松了,可能是这个原因。”工作人员称,事发后,自来水公司工作人员已到场将管道堵死。具体情况还在调查中。 路面塌陷原因主要有三类 梳理近年来多次报道的塌陷事件,发生事故的原因除地下箱涵垮塌外,原因还包括工程施工、地下管道爆裂等。 通常地下水道都会建筑箱涵(指的是洞身以钢筋混凝土箱形管节修建的涵洞)进行覆盖,然后才会在箱涵上面填土铺路搞建设。仅2011年深圳龙岗区就发生过至少3起因地下箱涵老化受损引起的路面塌陷。此外,因附近工地施工深挖基坑,支护不力造成的地面塌陷也较为常见,此前曾有事故致人伤亡案例。 以上两种事故多是施工工艺或赶工期等人为原因,通过整治就能解决,而且能够有效避免。相比之下,地下管道爆裂导致的地陷,则难以被察觉,往往事发之后才会被发现。 重修道路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对地下层损坏严重的部分进行挖开,重新回填土方,然后夯实,重新修建路基、路面;对损坏较轻微的部分,采取注浆的办法,修补被损的层面。(注浆,即将化学浆液或水泥浆液注入土体缝隙中,与土体结合发生物化反应,从而提高土体强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