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抗震防灾 查看内容

同济学子研发大楼抗震“保险丝”

2009-11-18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491| 评论: 0

摘要:   本报讯 (记者 彭德倩)抗震,建筑工程领域必不可少的课题。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两名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研发全新的大楼抗震“保险丝”———大吨位屈曲约束支撑系统,承载能力提升3—10倍,可节约建筑成本10%— ...

  本报讯 (记者 彭德倩)抗震,建筑工程领域必不可少的课题。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两名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研发全新的大楼抗震“保险丝”———大吨位屈曲约束支撑系统,承载能力提升3—10倍,可节约建筑成本10%—40%,性能比肩国际先进水平,已应用于世博中心与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该项研究成果在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世博专项特等奖。

  专家介绍,建筑物里都会设计安装一种耗能抗震构件,它的作用如同保险丝,一旦发生地震,它将是主要受力点,最大限度消耗地震能量,减少变形,确保建筑安全。上世纪70年代,日本着手研发全新耗能抗震构建———屈曲约束支撑系统,承载能力强的优异性能令其迅速得到推广应用。遗憾的是,目前在国内工程中应用的屈曲约束支撑只能靠进口,成本极高、工期很长;并且国外进口支撑均属小吨位产品,不能满足工程实际的需求。让大吨位屈曲约束支撑贴上“中国创”铭牌,成为同济师生的创新动力,贺旻斐、金华建两位同学全心投入。

  2005年起,同济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师生着手开展关于大吨位屈曲约束支撑的实证研究。2007年,世博中心的建设带来契机,让同济理论研发成功的这一新型耗能抗震构件走入实际应用,与日本造构件同场竞技。试用测试结果,两者性能不相伯仲,最终决定同时选用。2008年7月,这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在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工程中再试身手。

  据悉,这一“中国创”抗震构件的问世,已使得不少国外进口产品大幅降价。项目指导老师孙飞飞表示,不仅要努力在国内推广这一技术,还将尝试走出国门。目前,位于阿富汗首都的一家五星级酒店已成海外首位客户。测算表明,较之采用普通钢结构支撑,它的应用降低了30%的地震作用,更节省了15%的用钢量。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