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长:“作为四川人,我责无旁贷”
结构事业部成都区域公司的邹长,是这次首批赴德阳参与抗震救灾的唯一的四川人。对于发生在自己家乡的地震灾害,以及这次深入灾区参与抗震救灾的经历,邹长有着不一样的感受。 他说,地震发生后,很多人自发地参与了抗震救灾,大家都想为灾区人民多做点事情,帮助灾区人民早日度过难关、重建家园。 “地震发生后的几天,大概每天都有几万人赶到灾区,捐款、捐物、献血的市民更是络绎不绝。后来因为成都献血的市民太多,血库无法储存,很多市民没献上,还感到非常内疚,守在献血车旁久久不愿离去。地震当天晚上,很多出租车司机自发到都江堰救人。” “在这种关键时刻,家乡人民的团结、互助、友爱的精神,一下子就爆发出来了。而这次地震就发生在自己的家乡、身边,所以我的感受特别深。也正因为如此,听说我们公司要派人到灾区去,我一下子就坐不住了,恨不得立即飞到灾区去帮助当地的父老乡亲。” 幸运的是,邹长的老家在四川渠县,在这次地震灾害中受影响不大,只是有一定震感。 “一开始我没敢把去灾区的消息告诉家人,主要是怕父母担心。去之前我们对当地的情况也不是很了解,过去一看,发现德阳的情况比预想的要好,工作也不算太危险,才敢把消息给父母说。但是父母还是很支持。” 邹长到灾区后,与结构事业部北京区域公司副总经理杨想兵分在一个组。这样做的优势很明显:杨想兵的专业经验比较丰富,可以更多地起到指导的作用;而邹长是四川人,便于跟当地的居民进行交流。他们在深入灾区对一些重要的公共建筑进行鉴定的同时,也为很多普通居民进行了鉴定。 在灾区,最令邹长感动的是大家的众志成城,都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援灾区。“不管是当地的政府、军民,还是我们这些外来的支援者,包括为我们开车的司机,其实大家都在认真做好自己的工作,都想为灾区人民多做一点贡献。” 而最令邹长心酸的,是听汉旺镇的当地居民讲:在受灾最重的汉旺幼儿园,126名孩子和5名老师全部遇难。九龙幼儿园的孩子正在午睡,地震把楼震垮了,80多名孩子被埋;头天救了二十来个出来,救出来的活着的也很少;很多孩子被挖出来时,已经是血肉模糊、身首异处…… 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听着这些惨烈故事,邹长还是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 作为一名结构工程师,邹长对这次地震灾害也进行了理论分析。他说,在应对地震灾害方面,有三点值得今后注意的地方: 一是所有房屋都应该经过正规设计,特别是做好房屋的抗震设计;二是有关部门要在施工过程中加大监管力度,防止出现不合格工程。 第三,邹长特别想强调的是,应该做好普通群众的灾害预防知识普及工作。“不管是地震,还是其他什么灾害,大家都应该具备一定的自我保护、自救的常识,这是现在很欠缺的地方。这种知识和常识,不仅大城市的居民需要,偏远农村地区的居民也需要。不能出现灾情后,大家都手足无措。” 此外,邹长说,经过这次地震灾害后,人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都应该得到洗礼。“比起那些死去的人们,我认为我们能活着就很幸运,大家都应该好好地活着、坚强地活着。” 记者问邹长,作为一个普通人,怎样才能为灾区人民做更多?邹长说:“不一定每个人都要去灾区,实际上那也不可能。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实际上也是对灾区的一种支援。而且在后方,我们要做的事情也有很多,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帮助灾民。” 邹长特别提到,“灾后重建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以后还有许多事情需要我们做。比如为灾区人民设计房子、盖房子。” “虽然现在我暂时回来了,但如果灾区有需要,我随时都准备再过去。作为一个四川人,这是责无旁贷的。” 邹长说。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