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鑫:在余震发生时也能睡着
“5•12”四川汶川地震给灾区群众带来重大灾难,但天灾无情人有情,在前方救援人员日以继夜地加紧抗震救灾工作时,越来越多的人也加入到后方支援队列中。5月25日上午,记者采访了刚从四川省德阳市回来的CCDI上海区域公司结构师张鑫,他向记者讲述了自己参与抗震救灾的经过。 我们也是“空降兵” 记者:5月12日地震发生时,你在哪里? 张鑫:当时我在公司上班,好像当时没什么感觉。只是听朋友说,徐家汇的楼有晃动。当时没觉得太严重,也没有太在意。想不到后来伤亡如此惨重。 记者:作为结构的专业人员,你对这次地震有什么看法? 张鑫:当时说的是7.8级地震,后来我查了一下,当地的房屋抗震规范系数不是很高,所以就知道倒塌的房屋会多一些。 记者:有没有想到自己能直接到灾区去,参与抗震救灾? 张鑫:当时对地震只是很震惊,能做的首先就是向灾区捐钱捐物。也想到要去灾区帮他们重建家园,但没想到这么快就要去从事房屋鉴定的工作。 记者:当时公司组织人员到灾区救援,我听说大家都是争先恐后地报名。 张鑫:对,当时报名的人很多。我是上海公司第一个报名的。 记者:这么多人报名,为什么最后会选上你? 张鑫:第一,那个地方是有危险的,所以必须是男的去,体力稍微好一点;第二,专业知识必须过硬。因为我们当时去的时候,没有一点信息,不知道那里是什么情况,就像空降兵一样,所以是需要有些勇气的。当然还要看有没有工程经验,因为没有经验的人去也解决不了问题。当然公司符合条件的同事很多,我能去也是一种幸运。 对家人只说去成都看房子 记者:你过去时,家里人知道吗? 张鑫:对家里人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一下,没有说到要深入灾区,只是说去成都看一下房子,不敢说得太严重,怕他们担心。 记者:那家里人后来担心你吗? 张鑫:是有一点担心。所以我每天晚上都发一个短消息给他们,但那里的网络信号不是很好,有时候没信号,电话打不进来或短信发不出去,他们不一定每天晚上都能收得到。 记者:出发前你们做了哪些准备?带了那些装备? 张鑫:因为时间比较紧,出发前就当天下午采购了一些背包、睡袋、药品、手电、头盔等安全用品和三天的干粮,帐篷没有带。当时也不知道那边需要什么东西。 记者:你们是什么时候出发的? 张鑫:我们是16日凌晨5点钟出发的,在浦东机场坐早上8点钟的飞机,是飞往成都的第一班飞机。我们还帮施总、杨总他们也采购了物品,所以托运的东西很多,一共有7大包,还让公司的同事一起送去机场。 不管如何余震都能睡着 记者:到成都以后遇到了什么? 张鑫:在成都跟他们会合期间,我们还经历了一次余震。就看见成都区域公司的办公楼里的人都往下跑,这时我们才知道发生了余震。在成都公司补充了一些物品之后,我们就直接去了德阳。 记者:到德阳是几点? 张鑫:到德阳已经是下午一点钟了。我们是第一批从外省到四川的专家。因为学生要恢复上课,到德阳的当天下午,我们就看了一个电大的技校,把一个校区看完了,晚上回来还写了鉴定报告。 记者:第一天晚上住在哪里? 张鑫:第一天晚上,我们是住在一个露天的停车场,在车棚的下面打了个地铺。当时蚊子比较多,基本上就睡了2、3个小时。后来的几天,我们都是睡帐篷。 记者:灾区的生活条件怎么样? 张鑫:那边吃饭比想象的要好,所以我们带过去的食品基本上没有用到,因为不知道情况,其实应该带帐篷过去。第二天凌晨就遇到了最大的一次余震,把我们都晃醒了。刚去的两三天时间,我们都没法洗澡,到第四天慢慢恢复的时候,才有地方洗澡。 记者:在发生余震时,你们害怕吗? 张鑫:刚开始有点慌,因为有些楼房还是比较危险的,有几次余震还是蛮大的。但后来对余震习惯了,再加上工作比较累,就有点麻木的感觉了,到后来不管如何余震都能睡着。 曾经牺牲了几个专家 记者:你们在灾区是如何开展工作的? 张鑫:我和赵旭千赵总分在一个组,先是在德阳,又分别于21、23日去了什邡和汉旺。 我们都是戴着口罩去工作的,基本的工作流程是:先听有关人员介绍房子是什么时候建造的,内部情况如何,再根据房子受损情况,重点查一下结构看看有没有损坏,或者说损坏得有多严重,然后再下结论。一般来说有三种情况:一是可以继续使用;二是需要加固后才能使用;三是不能继续使用。 每天最多的工作就是爬楼梯,可能一天要爬100多层。我们查看的目标首先是学校,然后是金融机构、一些很重要的办公楼,然后是医院、工厂和住宅。当时在查看这些房屋时,我们还碰上了几次余震,后来还得到消息说,曾经有几位四川省的专家,就在鉴定的过程中碰上余震牺牲了。 记者:后来除了余震,好象疫情也是一个威胁。 张鑫:对,因为当时有几天时间是下大雨,加上气温很高,很容易发生疫情。为了预防疫情的发生,德阳市委为我们统一配发了消毒面具,我们也戴了口罩。从灾区回来的车子要整体消毒,个人的手、脸都要消毒。 希望灾区人们继续坚持下去 记者:后来为什么要到什邡去? 张鑫:因为那边有房子需要鉴定。再一个,我们也想深入重灾区去看一看,也想做一些学术性的探讨,看这次地震对房屋到底会造成哪些损害,对我们今后的抗震设计也有帮助。 记者:在这几个地方,总共鉴定了多少房屋? 张鑫:我们这一组鉴定了40多万平方米吧。因为灾区的百姓很信任我们,也很欢迎我们,在这期间,我们还对他们讲解了一些房屋的结构知识,增强了他们的信心。 记者:在灾区这几天有没有让你感动的事情? 张鑫:每天都有。他们在灾难面前表现出来的乐观精神,让我们很受感动。 记者:这一次参与抗震救灾,你有什么样的收获? 张鑫:有技术上的收获,也有心理上的收获。技术上的收获是实地勘察了震区的房屋,对以后的设计也会有一定帮助。当然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这次政府统一救灾非常及时,成效也有目共睹。关键是灾区百姓要能够尽快重建家园,这是很重要的。 记者:想对灾区的百姓以及还在抗震救灾的人们说些什么? 张鑫:希望灾区人们继续坚持下去,一定要相信政府,相信全国人民。只要大家一条心,众志成城,一定可以帮助他们走出这场灾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