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结构 查看内容

中国建筑钢结构行业:企业品牌建设2004大盘点

2005-2-19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656| 评论: 0

摘要: 建筑钢结构行业是我国一个新兴行业,利润可观、丰厚,但其进入门槛低、科技含量不高的特点让众多新兴厂家涌入该行业。据资料显示,整个行业目前约有10000多家企业,有影响力的也远在100家以上,竞争愈演愈烈。因此对 ...
建筑钢结构行业是我国一个新兴行业,利润可观、丰厚,但其进入门槛低、科技含量不高的特点让众多新兴厂家涌入该行业。据资料显示,整个行业目前约有10000多家企业,有影响力的也远在100家以上,竞争愈演愈烈。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品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品牌建设的角度对2004年中国建筑钢结构行业加以“盘点”,以期能为相关企业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潮峰钢构:挥舞“精品大旗”

  自2003年初在业界刮起“精品飓风”开始,潮峰钢构给中国建筑钢结构行业带来了新的活力。2004年,潮峰钢构持续以其个性鲜明的品牌定位——中国精品钢构第一品牌,辅以立体化的传播策略,策划举办“潮峰钢构杯”华东地区第二届高校结构设计大赛,不仅快速提升了自己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而且凭借自己的综合实力和决策者的领导魄力,承接了广西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二期工程和福建厦门嘉庚体育中心,而后又相继夺标南京中泰国际广场和上海廖创兴金融中心大厦等重点工程,可谓是喜讯不断。潮峰钢构“中国精品钢构第一品牌”的良好形象赢得了钢结构行业和社会的广泛认同,“潮峰速度”的诞生频频获得中建八局等著名建设集团公司的贺信,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钢结构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杭萧钢构:品牌创新迫在眉睫

  杭萧钢构的品牌影响力始终位居行业的龙头地位,2003年10月成功上市后,其品牌知名度更是大大增强。然而,由于忙着四处扩建基地、搞合作,却淡化了杭萧钢构系统的品牌建设,致使其尽管有较高的知名度,但品牌的深化传播止步不前。目前看来,尽管杭萧钢构有可能实现2005年30亿元的产值目标,但从其品牌表现来看,其品牌建设工作只是在“吃老本”,与其产值有着不容忽视的距离,加之其品牌传播缺乏创新和系统性,广告投放策略也有待改进。

  精工钢构:离强势品牌还有点远

  依托集团实力,精工钢构取得了较大发展,在国内重要项目投标中分得一杯羹。2004年下半年,精工钢构将其主体业务拆分为浙江精工重钢结构有限公司、浙江精工轻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浙江精工空间特钢结构有限公司,并与台湾理成集团合资成立了上海绿筑住宅系统科技有限公司,标志着精工钢构开始“以大上海为中心”进行全国性战略部署。但是,精工钢构没有品牌主题,更缺乏明显的品牌风格,品牌塑造未见大的突破,这对于精工钢构未来的发展显然是十分不利的。

  宝钢钢构:寻觅品牌整合的力量

  宝钢2004年开始寻觅整合的力量,将其麾下冠达尔、大通、宝成等钢构品牌统一在“宝钢钢构”品牌之下,借助“宝钢”的品牌优势,增强自身钢构企业的综合优势,并明确提出要使宝钢钢构成为国内综合实力第一的钢结构制造企业。

  巴特勒:快速积蓄品牌能量

  作为世界领先的预制钢结构建筑的制造商及供应商,巴特勒2004年被Blue Scope钢铁收购。这次收购为Blue Scope钢铁直接进入中国预制钢结构建筑领域并获得加速发展提供了捷径,但更重要的是,此次收购必然在短期内为巴特勒积蓄强大的品牌能量,降低巴特勒的整体运营成本,增强其品牌的综合实力,提高巴特勒在中国市场的品牌竞争力,对其他钢构品牌构成更大威胁。

  多维集团:彩板到钢构的稳健跨越

  多维集团涉足钢结构彩板行业近20年,具有比较雄厚的实力。为了谋求更大的企业发展空间,多维集团从2001年开始涉足建筑钢结构,并且实现了稳健跨越,取得了比较乐观的成绩。不可忽视的一点是,钢结构所需的维护系统和其他“配件”,多维大多能够自给自足,加之“钢构建筑一定是多维的”品牌定位,使得多维在未来的成本、品牌等方面的优势十分明显。可以说,多维的稳健跨越极有可能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第五种力量,将在未来几年对整个行业形成新的冲击。

  富煌钢构:正在升起的“新星”

  富煌钢构隶属富煌集团,也是集团的主业,非常重视对外合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如其与同济大学合作成立了“上海同济富煌多高层建筑钢结构技术研究中心”,不仅提升了富煌的品牌形象,创造了富煌钢结构产品的技术支撑平台,而且有助于实现富煌在现代化住宅体系、智能化别墅体系、多高层楼房体系、大跨度架构体系等产品上的突破。但其广告策略缺乏系统的品牌规划,新闻宣传没有明显的品牌主题作为支撑,加之品牌内涵不明显,因此品牌建设仍然需较大改进。

  沪宁钢机: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创建于1982年的江苏沪宁钢机股份有限公司,也是中国老牌的钢构企业,曾参建国家大剧院、长春国际会议中心、中关村金融中心、上海八万人体育场等重点工程,具有较大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沪宁钢机对外宣称自己已成为国内钢结构质量第一、业绩第一、综合生产能力第一的企业,但其在品牌塑造方面一直较弱,品牌塑造工作可以说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徐州网架:进驻西部,集体“破冰”

  享有“网架之乡”美誉的徐州市,拥有100多家网架企业,全国的市场占有率约50%,但很少拥有建筑钢结构行业的强势品牌,而且发展势头远不如邻省的杭州萧山。好在部分企业瞄准了西部市场,目前,已有14家网架生产企业进驻西部,以期实现品牌集体在西部“破冰”。2004年以来已实现营业额3亿多元,工程遍及西部除西藏之外的各省、市、自治区。

  一批刚刚踏上征途的“最大”品牌

  武汉一冶钢结构中心在阳逻经济开发区开工建设,宣称建成后将成为华中最大的钢结构制造基地;长沙三远钢构正在组建湖南省规模最大的钢结构制造企业,宣称要做钢构龙头;新疆建工在乌鲁木齐组建新疆建工钢结构股份有限公司,号称建成后将成为乌鲁木齐乃至西北最大的钢结构企业;中国五冶成都钢结构生产基地在龙泉驿区建成投产,同样宣称是目前西南地区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现代化钢结构生产基地。……

  中国建筑钢结构行业的品牌意识近年来开始增强,许多钢构公司成立之初就希望以号称“最大”来博得社会关注。基于目前行业品牌现状,笔者认为,有两点必须提醒钢结构企业:其一,“最大品牌”不是说出来的,而是一步一步做出来的;其二,建筑钢结构企业的品牌塑造仍旧处于起步阶段,大多缺乏品牌主题及系统完善的品牌规划,亟须结合自身特点,进行品牌的整合提升,以更好地带动企业发展,提高钢构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