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路桥 查看内容

拼装海珠桥 引众人围观(组图)

2013-4-9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345| 评论: 0

摘要: 你有自行车! 我有长焦相机! 不跟你们争,蹲着也能看! ...

你有自行车!

我有长焦相机!

不跟你们争,蹲着也能看!

手艺最好的8名铆接师傅操刀

天公作美,难得连着两天没下雨,为海珠桥中跨合龙创造了条件。昨天下午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十多名工人把一大一小两个中跨节段用铆钉连接到一起后,分成两段的中跨正式合龙。合二为一的中跨随后在提升吊架的作用下,缓缓地下放到桥墩上,中跨终于回到原来位置。这标志着海珠桥主桥三跨主体钢结构施工基本完成,下一步工程将进入到主桥桥面施工阶段,海珠桥预计8月通车。

  中跨合龙因大雨延期

  海珠桥主桥由南、北边跨和中跨组成,其中,中跨钢桁梁重560吨,长48.2米。去年5月15日,在万千市民的依依不舍中,海珠桥中跨钢梁从桥身上卸了下来,坐船前往汕头基地维修。

  在海珠桥两个边跨和中跨在“疗伤”时,业主单位委托第三方对钢梁进行检测,工程人员逐一确定其病害程度和剩余寿命,其中结构强度不再满足继续使用的只能弃用,并按原尺寸制作代替杆件,而幸运的杆件则将被加固、除锈、涂装,继续服役。待工程人员确保每个维修后的钢杆件都稳固可用,再做重新拼装。

  经过“诊断”,南北边跨大约有30%原有的钢结构还可以继续使用,而中跨钢材是100多岁的英国钢,卸下来检测后发现这个“古董”已是不合格钢构,最后全部换成了新钢。不过,这些不能再用的钢结构也不会随便扔掉,而是保留下来,作为文物进入博物馆,供市民参观。

  今年3月22日,中跨“疗伤完毕”,坐上轮船,从汕头维修基地出发,途经香港、南沙,在细雨霏霏的春天回到广州。清明节前,经修复的钢梁已经整体运回,由于连日降雨,原定于3月31日的合龙工作只能推延。

  中跨对接用了七八个小时

  主桥中跨分成两个节段对接,其中较小部分长6.6米,重约80吨,较大节段长41.6米,重约480吨。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已修复的中跨钢梁乘船从临时码头运至施工现场后,用千斤顶分两节先后提升至中跨桥下,然后空中移动,实现空中对接合龙,合龙后整体落梁。

  较小节段早前已经在雨中完成了提升,并吊至预定位置,较大节段提升过程中,PLC同步控制系统以计算机终端控制,保证对各吊点位移实现精确同步移动。480吨的钢结构从江面提升上去用了两个多小时的时间。但两节段提升到位后实现空中合龙,要求两节段对接部分的720个铆钉孔眼一一重合,精细化施工要求极高,整个对接过程耗时七八个小时,一直到前天晚上11点45分左右才完成。

  手艺最好的8名铆接师傅操刀

  昨天下午,记者在中跨合龙的现场看到,施工人员先在一台机器里将铆钉加热,每颗钢铆钉被加热至1000℃的高温,接着趁铆钉软化时用特制的钉锤将其打入对应的钉孔,锤打铆钉时必须用力均匀,否则铆头被锤打得不平整,钢杆件之间的连接就容易松动,整体钢桁架也不稳固。海珠桥大修“手术”由有着“建桥国家队”之称的中铁大桥局来“主刀”,为了安好铆钉,中铁大桥局还派出“手艺”最好的8名铆接师傅。

  由于海珠桥危桥施工场地狭小,周围居民和非机动车辆及行人的正常通行对施工干扰较大;桥下作业净空小,通航要求高,现场施工环保措施和文明施工措施必须高效。同时这一个80岁的老龄桥由于受力体系复杂、结构状态不明,因此本次维修加固除了用到工艺精湛的铆钉技术,还有很多技术含量高的工艺,要在18个月内完成海珠桥大修,难度不亚于建一座长江大桥。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