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人物 建筑评论 查看内容

时评:莫让湿地变“失地”

2014-1-19 11: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128| 评论: 0

简介:网络配图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具有供水净水、支撑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防洪等重要功能。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工农业生产活动等,导致湿地频频被工程占用,造成水质污染、功能退化等问题。湿地保护任重 ...

网络配图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具有供水净水、支撑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防洪等重要功能。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工农业生产活动等,导致湿地频频被工程占用,造成水质污染、功能退化等问题。湿地保护任重道远,这不仅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更是对所有人生活方式的考验。

避免湿地变"失地",迫切需要大力推进湿地保护立法,建立长效机制。探索建立湿地生态补偿、生态补水、征占用管控等制度,充分调动各方面保护湿地的积极性。另外,要将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将湿地指标纳入地方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范围。

避免湿地变"失地",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逐级建立相应的红线制度,既要保证湿地的数量,也要明确湿地利用的范围、时间、强度、方式等。提升湿地保护科技水平,大力加强湿地执法,集中力量开展专项严打行动,坚决遏制破坏湿地资源的行为。

避免湿地变"失地",还应提高全社会的湿地生态保护意识,倡导湿地保护,人人有责。毕竟,"水波荡漾、飞鸟翔集"的湿地不能只存在人们的记忆中,而应成为更多人享受自然之美的重要场所。

过度捕捞、污染、基建占用……被称为“地球之肾”的湿地,空间正被不断挤压。根据13日发布的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虽然近年来我国湿地保护面积有所增加,但威胁湿地的因素更值得我们警惕。

“地球之肾”正在衰竭退化

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中的一组数据须引起高度关注:据国家林业局13日公布的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近10年间,全国湿地面积同口径下减少了339.63万公顷,其中自然湿地面积减少337.62万公顷。此外,河流、湖泊湿地沼泽化,河流湿地转为人工库塘等情况也很突出。

“虽然我国是世界上湿地类型齐全、数量较多的国家之一。但从总体看,面积在减少、功能在退化。”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湿地研究所研究员崔丽娟指出,近年来中国湿地保护力度逐渐加强,退化速度有所减缓,但湿地生态状况依然不容乐观。

“‘地球之肾’面临消失的说法不是危言耸听。”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院长雷光春指出,湿地消失有两种表现:一是围垦之后湿地直接消失,二是湿地污染。湿地最大的功能是净化水质、降解污染,但污染一旦超过生态承载力,湿地就变成水下荒漠,对生态系统是毁灭性的打击。

由于污染、围垦等原因,湿地生态系统功能下降,生物多样性减退。仅从湿地鸟类资源变化情况看,两次调查记录到的鸟类种类呈现减少趋势,超过一半的鸟类种群数量明显减少。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功能下降?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指出,除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外,人类活动占用和改变湿地用途是主要原因。

“我国湿地资源面临的威胁呈增长态势。”张永利表示,威胁湿地生态状况的主要因子,已从10年前的污染、围垦和非法狩猎三大因子,转变为现在的污染、围垦、基建占用、过度捕捞和采集、外来物种入侵五大因子。

围垦和基建占用成最大威胁

调查显示,近10年间,我国受基建占用威胁的湿地面积增长了近10倍。照此速度,今天的湿地很可能成为未来的荒原。

“围垦和基建占用是导致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的两个最关键因素,而且受影响的湿地范围占有较大比重。”张永利指出,围垦主要发生在沿海地区、大江大河的两侧以及湖泊的周边地区,基建占用主要发生在沿海地区。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沿海地区累计丧失和被严重破坏的滨海湿地近220万公顷,约占滨海湿地面积的50%。

“由于为经济增长而释放的短视利益驱动,湿地不断受到侵占和破坏。黄海、东海、渤海每年滨海湿地退化速度相当快,一些传统上的海边盐田湿地几乎都消失了。”雷光春说。

去年5月施行的《湿地保护管理规定》明确,国家对湿地实行保护优先、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国家林业局在刚刚出台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中划定了湿地保护红线:到2020年,中国湿地面积不少于8亿亩。

“应该根据各个湿地不同的生态承载力进行分类,有的湿地要不惜代价地进行绝对保护,有的可以适当允许人类活动,但不论如何都应该有个生态容量的控制。”崔丽娟表示。

保卫湿地需完善法律健全机制

坚守8亿亩湿地红线,防止湿地变“失地”成为当前的紧迫任务。调查结果还显示,全国湿地保护的空缺依然较大。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湿地候鸟迁飞路线、重要江河源头、生态脆弱区和敏感区等范围内的重要湿地,还未全部纳入保护体系之中。如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湿地保护率仅为51.52%,国家重要湿地保护率仅为66.52%。

专家普遍表示,要建立健全湿地生态补偿机制。雷光春说,湿地生态补偿机制是很重要的公平发展机制。要建立一种可以评估、可以检验生态效果的机制,以促进社会对湿地保护的支持和认可,让周边老百姓在湿地保护中受益,这样才能把湿地保护带到合理正常的轨道上来。

“湿地保护面对最大的瓶颈是法律不健全,现在湿地在国土资源里被界定为未利用地,这个问题不解决,各级政府会认为围垦是理所当然的。”雷光春说,要尽快制定出台湿地保护条例,明确湿地保护职责权限、管理程序和行为准则,对破坏湿地行为有相应的惩罚措施。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