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施桥运河大桥昨通车
摘要: 昨天下午4时,经过23个月的紧张建设,施桥运河大桥顺利交工验收并正式通车。该桥横跨京杭运河,连接开发区与广陵区的南部,方便了附近十万群众的出行,又提高了京杭运河的通航能力。 据悉,施桥运河大桥132米的 ...
![]() ![]() 据悉,施桥运河大桥132米的主桥跨径,使其成为省内运河“第一跨”。 新桥新貌 江苏省内运河“第一跨” 在这座崭新的大桥之前,位于施桥镇内的“老”施桥运河大桥(原名“邗江运河大桥”)是扬州市上世纪修建的最大运河桥梁之一。它位于京杭运河入江口的最后一个梯级枢纽施桥船闸下游,连接开发区和邗江区。由于建成年份较早,大桥缺损严重,桥面多处开裂,钢筋裸露,已严重危及行人及行车安全。 “以前我们每次走老桥时,就怕跟汽车一起过桥。汽车从桥上一过,桥就直晃,我们心里真的是害怕,就担心重点的货车一压,桥会塌。”家住沙头的韦康兰今年74岁了。她告诉记者,当年没有桥的时候,他们从沙头到施桥,都是靠摆渡;天一晚没船了,就没办法到河对岸。刚刚有桥的时候,当地人都觉得方便得不得了。可到了2005年之后,当地人就明显感觉到这座桥已经没有开始的时候那么安全了。 如今的新施桥运河大桥,已找不到半点老桥的影子。昨天下午,记者远远地就看到施桥运河大桥,它的红色拱柱宛如两条腾空的长龙,跨在运河之上。走近一看,宽敞的桥面十分气派。驾驶车辆经过十分平稳,一点颠簸的感觉都没有。 据介绍,施桥运河大桥主跨长132米,为省内运河“第一跨”。它采用二级公路标准,路基宽度12米,全长约270米,车辆通行时速40公里。大桥于2010年11月开工建设,2012年10月建成,建设工期23个月。 带来变化 沙头到主城区更方便 “好了好了,桥通了,明天孙女上学不要5点不到就起床了!”韦康兰告诉记者,建设大桥时,不少附近的居民心里都有想法。“建新桥,就要把原来的旧桥拆了。这桥一拆,我们不方便了啊。本来孩子去施桥小学上学,电瓶车经过这个桥送一下,七八分钟就到了;桥一拆,去上学要从沿江高等级公路绕,至少得多40分钟的车程。”韦康兰的孙女每天早晨5点就要起床,最迟6点就要出门,否则就要迟到。 得知这个情况后,市航道处当即与市公交公司联系,每天安排5辆大巴,专门往返于沙头和施桥,免费运载当地百姓。仅这一项开支,就需要额外支出100多万元。“又给我们建桥,又把我们的交通考虑得那么周到,我们真的心里很感谢他们。” 现在,施桥运河大桥通车了,最方便的是两岸村民。小孩子来回两岸不再需要从沿江高等级公路兜圈子。对于沙头蔬菜基地的企业来说,更是一个利好:桥通了,对他们而言就是意味着运输成本降低。 位于沙头的绿杨蔬菜企业负责人干苏灵接受采访时表示,以前,运菜车要从高速上绕一个大圈子,才能将新鲜的蔬菜运到施桥镇以及主城区;现在新桥通车后,运菜车可以直接过大桥进入施桥镇以及市区,节省了不少的运输成本。成本下降了,菜价也会随之降低,市民有望吃上更加便宜的沙头蔬菜。 更多优势 2000吨级船舶可通过 据悉,施桥运河大桥是京杭运河船闸扩容工程施桥三线船闸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施桥船闸下游1.8公里处。 早在2008年,扬州市航道处就开始注意到了老桥的局限性。“当时,主要是因为桥到水面的距离比较低,严重地制约了水运通航的发展。”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到了2010年,此桥已经成为了危桥,事情就更严重了。“若是危桥坍塌入水,不但会造成群众生命受到伤害,而且直接割断了苏北京杭运河的通航。” 2010年12月,市航道部门开始对老桥进行拆除。经市交通运输部门的汇报、争取,省交通主管部门在原址新建施桥运河大桥,并全额投资3000多万元。 令人瞩目的是,昨天新通车的施桥运河大桥,在两项数据上占优势:桥梁高度达7米,老桥的高度是6米;大桥主跨为132米,原来大桥主跨55米。 “现在的大桥,可保证2000吨级的船舶安全航行。”市航道部门负责人介绍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