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鹏:城镇化应找到“次优路径”
国际金融论坛城镇化研究中心主任、盘古智库城镇化首席研究员 易鹏 国际金融论坛城镇化研究中心主任、盘古智库城镇化首席研究员易鹏在12月26日举行的《中国新路:新型城镇化路径》新书发布会上表示,新型城镇化不是单一的经济进程,而是集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综合性进程。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全面深化改革,只有将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革路线图充分落实,新型城镇化才能够取得重大进展。 易鹏认为,城镇化应该务实地找到“次优路径”,而不是从乌托邦的角度寻找最优路径。城镇化是重大公共政策的制定,最大的特点是形成共识,才能形成共生。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城镇化路径,如果要更好推动新型城镇化的落实,有必要与改革的抓手结合在一起,使十八届三中全会出台的改革措施落地,把改革红利释放出来,破解目前面临的挑战,从而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实现。 “城镇化发展一定要遵循规律,不能想当然。”易鹏认为新型城镇化推进应遵循市场、行政、文化三方面的规律。 第一是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从世界范围来看,人口都是向城市群聚集,很多课题表明,中国最适合的人口布局是集中在沿海,三纵两横的城市布局。根据市场规律:城市规模越大,规模效应越能够体现出来,产业分工也越明确。越大的城市服务业越发展,城市越发展人口越聚集。信息化之后,东京虽然采取了“绿芯”、“卫星城”等政策,但是人口还是集中在城区,这一现象也顺应了市场经济的规律。东京经历了“城市化”、“郊区化”、“逆城市化”再回到“城市化”,信息化之后,人口更愿意集中居住。 第二是遵循行政规律。行政主导的城市阶梯,行政级别决定了城市发展。仅北京市每年可用财力约为3700万元,而整个河北省7000多万人每年只有2000多万元的可用财力。平均下来,北京的财政投入比其他地区多很多。 第三是遵循文化规律。巴黎是全世界公认城市群做得最好的城市,有很多卫星城,能够让人群分散而居。相比之下,东京、新加坡、首尔等城市很难使人口分散而居,这与东方较喜聚集的儒家文化有关。 易鹏认为,新型城镇化实现与否,取决于十八届三中全会政策能否落实。“新型城镇化真正建立的那一天,也会是一个更公平、更环保、更绿色、更宜居的中国,也就是中国经济的升级版。”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