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iPad颠覆课堂教学
今年8月,荷兰各地开设了7所“乔布斯学校”。这些学校主要借助iPad上的应用来替代传统的教科书、黑板等教学工具。 在“乔布斯学校”里,通过AirPlay投射到大屏幕上的iPad界面替代了传统的黑板。 “一开始,学校对我来说很难熬。”乔布斯在一次演讲中说,“在学校面对的强权和我曾经接触过的都不一样,我很不喜欢,它们差点夺走我的好奇心。” 乔布斯本人对学校的感情很复杂,他曾在采访中表达过,少年时代在现体制下,公立学校的官僚让他透不过气,但他也在自传里说,“如果不是遇到那么两三个花额外时间陪伴我的老师,我一定还在监狱里。” 教科书领域曾是乔布斯的下一个变革目标。在《乔布斯传》里,刚发布iPad不久的一个晚上,他和鲁伯特·默多克共进晚餐。他们俩一致认为,纸质教科书业务将会被数字学习材料淘汰。“是时候让数字技术摧毁这个每年80亿美元的产业了。许多学校出于安全考虑,没有储物柜,以至于孩子们得背着沉重的书包上下学,这也令乔布斯感到震惊。”《乔布斯传》里引述他的话,“iPad会解决这个问题。” 今年8月,在荷兰各地开设了7所“乔布斯学校”。这些学校服务1000多名学生,主要借助iPad上的应用来替代传统的教科书、黑板等教学工具。学校不分年级,孩子们分为4-7岁和8-12岁两组。在这些学校里,没有传统教学观念中严格的课程表和让学生正襟危坐的课堂,孩子们通过iPad获得各自选择的教学资源,以自己的进度完成课程。学校里仍然有老师,但他们的任务不再是传授知识,而是扮演“学习教练”的角色。乔布斯学校基于荷兰一个半公共组织“新世纪教育基金会”的理念建立,莫里斯(Maurice de Hond)是基金会的负责人,同时也是这种新型教育模型的建立者。 他在接受采访时说:“孩子的大脑要比你想象的能做更多事情。今天,在荷兰有超过1/3四岁以下的学生在用平板电脑。一场蹒跚学步的革命已经在我们眼皮底下发生。当这些孩子长大回顾童年时,虚拟世界在他们生命之初就陪伴左右。” “我们正从知识收集者逐步进化为知识处理者。孩子们不再需要记住生活中必须的所有知识,就像我们小时候在学校学习的那样。今天重要的是发现、评估和展现这些知识和信息,以及快速获取那些对你来说很重要的技能。21世纪的重要技能,除了数字技能外,沟通、创造力、合作、创意、辩证思考、适应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处于核心。” 为2030年准备的学校 2011年,教育家兼科技小说作家马克·普伦斯基创造了“数字原住民”一词,用于形容在充斥着电脑、电子游戏以及其他高科技环境下长大的第一代孩子。在iPad问世后,这个词被赋予了新含义。iPhone的屏幕太小,幼儿很难准确方便地操作,iPad个头大且成像效果更好,能被全家使用。汉娜·罗辛在2013年4月号的《大西洋月刊》上将这些最早接触 iPad 的孩子称为“触屏一代”,“研究儿童媒体的专家立刻意识到iPad将改变世界。”她说。 莫里斯有个小女儿达芙妮,今年4岁半。在她还是个婴儿时,就会用手指在iPhone上玩游戏。她一岁半时,家里买了台iPad,她很快就学会了怎么用。从那时候开始,莫里斯和妻子会定期下载各种程序给她玩。莫里斯对我说,“你观察孩子们怎么玩iPad会觉得很惊奇,我的小女儿才4岁,但她能像个6岁孩子那样在iPad上用手画画,能用三种语言从0数到20(她母亲是个古巴人),会用传奇小裁缝(Toca Boca Taylor)给游戏里的人偶设计出许多十分复杂的服装。对她而言,数字世界是生活的一部分。” 在一段Youtube视频里,达芙妮趴在床上,熟练地用手指按照iPad软件的指示画出“S”,她也能很快找出一只小狗的图样,填入画面的空缺处,伴随着软件任务完成时的音乐,咯咯笑起来。 莫里斯出生在1947年前,在他长大的1950年代,有电车、黑胶唱片、打字机、老式电话和足球。他给记者看了一张他骑在狗上的照片,“那时,马路上没有什么车,现在这条路已经很难找到停车位了。”在他读小学时,超过50个孩子挤在一间教室里,埋头在纸上涂涂画画。 他的第一个孩子马克出生在30年后的1977年,在马克长大的80年代,彩色照片广泛普及,便携打字机和无线电收音机开始流行,黑白电视作为奢侈品进入富贵人家,也渐渐开始有人开汽车。那时候的课堂里,一个班的孩子少了2/3,学生们埋头在纸上涂涂画画。
新“乔布斯学校”校园的校园规划图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