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建筑应该像文化一样编码化
网络配图 在整体规划呈现灰暗色彩的坡州书城,有一座建筑释放着温暖的能量,使周围环境活力焕发。在规划一丝不苟的场地上,地形和曲线都颇具特色,唯一的线索就是盘绕的木制楼梯。仔细观察之下才会发现入口和建筑内部的楼层数。 叠加等高线地图 在坡州书城内不借助地图的帮助而找到一个地点绝非易事,其困难程度与参加一场建筑潮流与观念竞赛不相上下。在张允圭看来,地形与建筑是不相容的,会引发冲突与碰撞。换而言之,新地形集装箱不能避免与其他建筑师间的冲突。因此互动空间应该协同合作,互相理解,并形成互动式地图系统。同时,通过研究相互冲突的地形,享受彼此间想法的交流与碰撞。 张允圭将这一理念应用到了生命和动力出版大楼项目中。新的地形集装箱将褶皱的土地植入现有的展览空间。由此而来的空间提供了不同的体验。变形的地形不仅包括物理形态,同时包括文化内容的理想部分。张允圭提出了“叠加等高线地图”的提议,对地形进行抽象化变形。功能限定因素,即办公空间通过表皮景观的扩展被赋予了新的潜力。楼梯形状的阳台提供了安静的休息空间,预示了不同的功能变体,如表演中心、画廊和研讨室等。 街道上所有的建筑的体量都类似,垂直升起。因此张允圭聚焦于水平叠加。他认为,建筑内部具备自己的地形特征。为了找到其地形结构,建筑师采用“叠加”的方式构造建筑。由此衍生了另一个关键词——“复合体”,即两个物体适度重叠,而不完全合二为一,成为一个单一体量。以该理念为指导,天花板外部由暖色木材装饰;透明玻璃围合建筑低层部分。在最终决定前,韵生同建筑事务所已经制作了十个不同的造型,这一数字和表现准确概念的模型组的数量相同。 建筑的项目之简单出人意料。首层为仓库、画廊和办公空间。高层为主人所有。张允圭认为空间缝隙投射的光亮决定体量的物质性,因此他推翻了空间分区,将空间组合成可以透过窗户欣赏的风景。 尊重建筑为文化 协调者和建筑师的共同要求打造了坡州图书城的出版社办公大楼。同时,建筑师被视为一个艺术家,对灰色城市的理念也颇有见地。张允圭认为建筑是不同因素的结合,而不仅仅是空间或形态。生命和动力出版社也在进行这一研究。木制板不是被简单叠加,而是通过切割、挖空,组成体块,创造出一个类似四本叠加的书的形象。 在张允圭进行建筑研究的初期,更加青睐诗歌。但最终他选择了建筑,因为建筑是一个与文化、美学和物质实体创作融合更加密切的学科。然而,与他的想法相冲突的是建筑需要被建造,并将空间物质加诸其上的事实。他的建筑作品经常被贴上“荒谬可笑”的标签。尽管如此,他仍然坚持自己的理念,因为他相信建筑的本源就是从多样化的因素中缔造奇迹。 文学和哲学作品是张允圭主要的灵感来源。其中艺术从不同视角重新定义了现存观点,以新的方式揭示了未知部分,因此,对他启发最大。作为兴趣爱好,他经营着Jungmiso画廊。在这里,他可以结交年轻艺术家,彼此交流思想。他强调说,“年轻艺术家们是时候重新定义艺术了,因此他们试图从彼此身上找到答案。我认为建筑也是如此。” 由此可以看出,他对新的实验性建筑的兴趣之浓。根据他最初的提议,盘绕的楼梯从下往上覆盖整个建筑;但出于安全考虑,做出妥协,盘绕楼梯只覆盖二、三层空间。 在设计生命和动力出版大楼之初,张允圭以场地为起点,并重点强调“复合体”。这成为开始每次项目的惯例。他进行城市研究,构建起结合体和复合体之间的关系,并从中找到组成新建筑的方式。因此,衍生了荒谬的结合体。建筑不是孤立存在的物体,需要文脉和项目的有机结合。换而言之,墙壁可以是空间或形态。或许他的建筑思维来源于对建筑文化的哲学式的解读与反思。 建筑应该像文化一样编码化。因此张允圭经常自问如何才能达成这一目标。同时,他和年轻艺术家保持良好互动,希望联合所有领域的艺术家,为同一目标努力。 他认为承担社会责任的建筑比单纯的房屋建造更值得钦佩。通过他的社会角色,张允圭相信社会可以被改变,建筑也能成为文化。好的建筑成就好的城市,而好的城市缔造好的文化。张允圭将竭尽全力创造好的建筑,并将继续引领新潮流和新方向。最终,当同其他艺术家交流时,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够得到认可。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