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路桥 查看内容

应对路桥施工企业经营寒冬的到来

2011-8-23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313| 评论: 0

摘要: 虽然时值酷暑,天气异常炎热,全国许多地方气温持续在39度以上,但与热呼呼、火辣辣的天气相比,我国很多路桥施工和养护企业的生存和经营,却如同掉到冰库里一样寒冷。很多企业都没有拿到预期的订单,企业的生存和经 ...
虽然时值酷暑,天气异常炎热,全国许多地方气温持续在39度以上,但与热呼呼、火辣辣的天气相比,我国很多路桥施工和养护企业的生存和经营,却如同掉到冰库里一样寒冷。很多企业都没有拿到预期的订单,企业的生存和经营到了举步维艰或者非常严峻的地步。如何应对这种生产和经营上的“寒冬”,不做悲惨的“寒号鸟”,这已经成为许多路桥施工和养护企业面临的头等大事。
一篇题为《信心比订单重要》的文章,似乎最能说明今年我国道路、桥梁施工和养护企业的尴尬和困境。在由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主办的内部报纸《二航人》6月刊上,这篇评论员文章中道出了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的经营困境:时间过半,合同订单却只有预期的六分之一。其实,不仅仅是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第二公路工程局等其他很多路桥施工和养护企业,都感觉到经营和生存的压力,而这要归结于国家政策的非延续性调整。
两年前,一场金融海啸席卷了全球,经济危机冲击着世界各个角落和领域。为让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能平稳地度过世界性金融危机的冲击,保障国内经济和社会的稳定与安全,党中央、国务院高屋建瓴、未雨绸缪,提出了“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三保方针,拿出四万亿资金,加大对铁路、公路、电力等基础建设投资,这为诸多路桥施工企业提供了扩大规模、增加积累的平台。也就是在这两年里,各地路桥企业的经营都取得飞速发展。另外,由于道路“国检”的需要,2009年、2010年,许多路桥养护企业也赶上了发展的契机,生产和经营业绩都实现了跨越式增长。
然而,快速发展的契机在2010年末发生了颠覆性的转变。
2010年末,后金融危机影响着全世界的经济复苏。另外在中国,由于房地产等产业的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开始以保民生为主,基础建设投资方向发生了变化,各地投资项目大幅度消减。另外,2011年,随着铁道部长刘志军案件的浮出,铁路市场出现了工程减少现象。 “7.23” 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后,全国更是对高速发展的高铁建设提出质疑,许多高速铁路建设项目停止或延期。
种种市场不利的消息,使得路桥施工和养护企业中标艰难,又因国家紧缩银根,贷款难度增大,一些施工企业的资金链出现了断裂,企业濒临倒闭。路桥施工企业面临诸多难题和困惑,传统施工企业发展模式已经到了穷途末路。
据了解,国内大部分路桥施工和养护企业发展都没有明确战略指导,接到什么类型的项目,就干什么类型的活,企业随机发展,“脚踩西瓜皮——滑到哪算哪”,无法在特定的领域定向积累和发展相应能力,长此以往,许多企业丧失了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在此次市场寒冬中,一些没有经济实力和影响力的省级或地市级路桥施工、养护企业将首当其冲,受到了非常严重的波及或冲击。
另外,由于路桥施工行业门槛低,同质化竞争激烈,使大部分企业原本不高的利润,还受到诸如分包、转包、回扣的侵蚀,企业处于低水平、低能力——低附加值项目——低收入、低利润——低积累,无发展——低水平、低能力的恶性循环之中。
大多数路桥施工和养护企业不仅深陷利润底层,难以自拔,而且还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如公路网络基本形成,地方施工队伍增多,施工难度加大,效益增长乏力;职工期望值增高,机关人员照顾过多,施工一线员工收入偏低等,各个企业面临市场经济的考验、持续发展的考验、生存质量的考验。面对严峻的路桥施工和养护市场的形势,路桥施工和养护企业该如何生存发展。笔者认为,各企业要在现有的条件下,坚定信心,调整结构,自主创新,提高企业综合实力,使企业在所经营的行业处于不败之地,成为生存下去的强者。
市场的寒冬已经形成和到来,对众多路桥施工和养护企业而言,不面对或消极应对都是不科学的,而要度过今年乃至以后若干年市场的寒冬,这就要求各个企业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通过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借鉴其他领域企业的发展经验,在市场的寒冬中杀出一条“血路”。
制度出效益。路桥施工和养护企业管理的重点是提升制度执行力,核心是对制度的掌握,关键在制度的落实。
以路桥华祥国际工程有限公司为例,三年来,该公司在“制度落实年”活动基础上,开展了“巩固提高年”和“标准化管理年”等活动,制定和完善以责任管理为核心的内部责任管理制度,围绕企业发展目标及企业调整结构和经营管理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岗位责任、责任目标等,细化责任内容,建立责任目标体系,建立责任目标考评体系,建立责任目标激励约束机制。在各个公路、铁路项目上,通过各种形式,将面临的形势与任务、困难与挑战、扭亏思路与举措向员工进行广泛宣传与动员,进一步强化成本意识、效益意识、危机意识,推动企业健康和谐发展。在认真分析全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和影响指标完成主要因素的基础上,制订较为详实的增收节支措施,确保了责任落实,公司生产经营取得了良好效果。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素有我国路桥施工企业“老大”之称的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培育新支柱产业,在结构调整中求发展,在创新理念上下功夫。大力推进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针对近几年高速交通发展迅速,噪声带来危害的环保形势,中交一公局开展了“高速交通声屏障(技术)研究”,取得了“高速铁路声屏障及其单元件”和“用于高速铁路声屏障施工的万向起重机”两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权”。 2011年2月11日,中交一公局主持研制的声屏障专用施工机具在京沪高速铁路施工中试用取得了成功,填补了我国高速铁路在声屏障机械化施工的空白。该专利产品具有良好的市场推广前景,为企业增强了竞争实力。正是由于不断的体制、机制、管理和技术创新,目前,中交一公局在中交集团公路板块发展中名列榜首。
品牌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是经过企业长期经营形成的具有高知名度、高市场占有率和市场信誉,具有较高无形资产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品牌战略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没有品牌战略,就难以形成持久的企业核心竞争力。
中交一公局华祥公司施工的哈尔滨松花江大桥,项目部打破冬季不能施工的惯例,15个月完成了40个月的工程量,被业主称为“奇迹速度”,将不可能变为了现实,施工进度受到广泛称赞,在黑龙江省树立了企业品牌。中交一公局获得了黑龙江省交通建设行业社会信用评价最高级“AA级”,为企业开发市场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另外,面对严峻的市场开发形势,路桥施工和养护企业还应要抓住整体市场规模稳步增长,资本市场发展迅速,国际国内技术和资源合作日趋频繁,国际化业务拓展空间巨大的历史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结构调整,积极向国内外先进企业学习,逐步形成一套适合路桥施工和养护企业特点和资源能力的独特的新的发展模式,提升企业发展平台和发展空间,做大做强、做优企业,使企业成为路桥施工或养护行业的霸主,经得住任何“寒冬”的考验,打造成行业的“百年企业”、“老字号企业”。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