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围海造田或许只是一个神话
网络配图 近日,美国大财团Mobilona向西班牙巴塞罗那提交了建迪拜式人工岛的规划申请,岛上将建一个高299米的太空酒店,初步投资将达15亿欧元。然而,巴塞罗那的政客们对这一奢侈的太空酒店计划并不买账,甚至感到愤怒。该市市长称:“这是一个富有文化和创造力的城市,我们有自己的发展道路。” 试想如果是在中国,恐怕没有哪个地方官会拒绝这样一笔巨额投资吧,况且以围海造田的方式获得土地,相对于拆迁而言,成本低、获利大,何乐而不为呢?事实上,自从2003年以来,中国的围海造田运动就以数倍于过去的速度高速发展,并成为沿海各省热衷的一种开发方式。 全球围海造田最成功的范例当属荷兰,作为曾经的海上霸主,荷兰人围海造田的历史已有800年之久,其1/4的国土(约7000平方公里)是从大海里“夺”过来的,被公认为是人类战胜自然的壮举;在亚洲,陆地资源贫乏的沿海国家和地区,如日本和韩国也都曾重视利用滩涂或海湾填海造地。 但是近年来,这些国家已经逐步认识到围海造田所带来的隐患,开始还原海岸线和湿地。而中国却接过了这一棒,以拓展沿海新区房地产和工业化用地为契机掀起了一轮围海造田高潮,给海岸线和近海生态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当然,围海造田并非绝对不可取,只是要在科学审慎的前提下进行。在规划前期,各沿海地区应对围海造田建设的可行性、安全性、经济效益及产生的深远影响进行广泛全面的研究,为规划提供科技支撑,保证规划的超前性和科学性。研究内容包括海岸线演变及泥沙运动规律、风暴潮、洪水灾害评价、生态环境影响等。 此外,也可以借鉴一些国外的先进经验。人工岛式围填海是目前的流行趋势,在同一海域实施相同面积的填海,人工岛的成本和难度相比其他填海方式而言显然是最大的,但综合考虑海域资源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等因素,人工岛的方式更加科学,在一定程度上仍能维持水体交换和海洋生态系统,对海洋生态影响相对小一些。正是基于此,日本围填海已很少自岸线向外延伸、平推,而是通常建成人工岛。 人工岛式的围填海规划方案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这种趋势是好的。不过,人工岛建设还要考虑区域适宜性,刻意为之不但体现不出人工岛式围填海在增加海域价值、减少环境影响、改善景观等方面的优越性,而且劳民伤财;有的规划方案过于追求填海的离散效果,人工岛过于零碎;还有的规划方案过于追求人工岛形态的象征意义。 人工岛式围填海契合、平衡了各方面的需求,从目前来讲,是最不坏的用海方式。但任何方式的围填海对环境没有影响是不可能的,或许隐患就潜伏在某个角落。 迪拜的人工群岛——世界岛是迪拜奇迹工程系列中最早也是影响最大的,而“世界地图”的设计理念和私家岛屿的高昂价格更是让世界岛成为神话。不过,据说世界岛建岛所用的沙子正在流离分解,被海水侵蚀,被风刮走。或许这是大自然以自己的方式告诉人们:围海造田,只是一个神话罢了。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