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青:景区建筑高度值得矮化
大雁塔 西安市规划局对西安市的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大明宫遗址等景区缓冲区建设高度规划进行了公示。以视线分析为依据,大雁塔缓冲区控高片区最高不超过60米,现状建设超出高度控制要求的,在建筑使用期满后按照高度控制要求进行控制。 近年来,不但有依山、傍海、临湖、靠河的高大商业楼盘和旅游设施的出现,更有一些超高的建筑喜欢围绕在景区周围,形成了对景区的包围之势,不仅严重影响了景区的整体和谐之美,也制约和影响了游客赏景的“视线通廊”,是景区和谐发展的累赘羁绊。 历史人文景区,因为没有现代化的突兀建筑和杂物,显得和谐和清爽、干净,但是又曾几何时,依山、傍海、临湖、靠河、靠景区的商业楼盘、宾馆、招待所、培训中心、疗养院、度假山庄等与生态环境保护无关的建筑物纷至沓来,由于无序发展,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不仅破坏了这些公共旅游资源的原生态之美,还造成了视角污染,可谓大煞风景。 作为旅游的城市规划、设计和建设,不但要重视地面,更要重视天上,这个天上就指的是游客的“视线通廊”,是对景区极目远眺的景际线。在一些地方对景区周围建筑高度无暇顾及和片面求高、求大、求气派的今天,城市旅游规划要求实现“视线通廊”,这种不厌其细的科学规划,无疑体现了旅游满足“人的尺度”,也是更科学和更先进的旅游细致规划。 在很多城市,自然和人文的著名历史遗存都比较丰富,成为城市自古以来特有的历史文化名片,但是,随着城市高大建筑的不断增高和增多,历史人文建筑被遮掩了,看不见了,城外的山脉看不见了,城外的古楼看不见了,城外的江河湖泊和海天一色看不见了,人们的城市视线落点也仅仅只能是水泥和钢筋堆砌的建筑天际线,这是一种城市之美的严重缺失。 在城市著名景区旅游建设中淡化天际线意识,不但已经给城市美感带来了审美疲劳,也造成了城市景区无法挽回的美损。西安城中原有的建筑以低层为主.市中心钟楼、鼓楼、城楼以及城外大小雁塔等均突出于城市轮廓线上,成为城市的标志性景点,而今市内中高层建筑破坏了传统的城市轮廓线,“通视走廊”受阻,杭州西湖之美,不仅在于水,更在于有山作为背景,山的背景就应该是蓝天,这句话不仅是说给杭州的,更是说给很多城市的景区规划和建设者听的,城市景区之美,不仅应该表现的内部,更应该表现在外部,不仅应该表现在近处,更应该表现在远处,能够透过景区极目远眺,看到丰富的景区视角量,这样的景区之美因为多了“视线通廊”而让人感受到人文内涵之美。 当然,保护好景区“视线通廊”,控制景区周围建筑高度,并不是说一味不建设高楼,那样也不符合现代化城市的要求,如果说城市是一个巨大的美的容器,那么保留景区“视线通廊”和天际轮廓线的美更是一个城市美的底线象征。如何在城市景区既能够营造出“视线通廊”合适的天际线,又能够体现现代化意识,并且能够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这才是城市管理者应该思考的一个重要的城市建设话题,但是不管怎么说,景区建设高度值得规划,规划景区“视线通廊”是更高旅游境界和文明。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