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经济 查看内容

三中全会:民众期待住有所居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2013-11-17 15:39|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960| 评论: 0|来自: 网络

摘要: $(document).ready(function(){ $('.newContent img').attr('alt',"三中全会:民众期待住有所居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   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在召开,社会各界对其翘首以盼,报以较大的期望。改革 ...
  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在召开,社会各界对其翘首以盼,报以较大的期望。改革、创新、转型、民生等依然是会议的热点词汇。任何时候,改革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创新需要一个培养、践行的过程;转型会伴随流血和阵痛。但是不改革,未来经济发展可能存在巨大的隐忧,如地方债、影子银行、房地产泡沫等等,无不在累积风险并制造不和谐的因素。债务的问题可以用钱来解决,但是民生满意度、幸福感的提升却难以用金钱来衡量。

  住有所居,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殷殷期待。

  高房价让中低收入者望而却步,难以实现“有所居”的梦想。造成当前的一二线城市的高房价的因素很多,首要因素是所谓的住房刚需。一二线城市人口集聚、优势资源集中,土地面积有限,房子自然成了“抢手货”.除此之外,笔者认为关键因素还不在于此,房子与户籍、生育以及未来子女教育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就如学区房的房价比别处“更上一层楼”一样,房子与众多的事项联系在一起,成为满足基本生活的必要条件,如此一来,即使是观念超前的中层人士也不得不加入到房奴的队伍。从购房者的角度来看,这才是真正的购房“刚需”,即不得不买。

  住有所居并不代表就一定要有房子的所有权。房子从其本质属性来看,就是满足人们住宿的功能。只要有舒适的住房场所,人们就应该满足,换句话说社会心理层面应该满足。可是国内的现实情况不是这样。房子不是仅仅为了住,房子是为了结婚生子用,房子是为了投资升值用,房子是为了装点门面用,房子是为了仅仅“我就需要有一套房子。”这是最能安稳开发商的基石,社会观念、心理意识层面的转变最难。

  三中全会的召开,民众总是期望政府能够做些什么。回顾近些年政府针对楼市的宏观调控政策,我们可以看到政府真的做了很多工作,限购、限贷,“国八条”、“国五条”、“京十条”等等,短期内对抑制房价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刚需的面前,任何行政手段都难以起到实质性影响房价的作用。房地产行业对各国而言均是一个难解的课题。

  事实上,该清醒的不是政府而是老百姓。实行分税制,地方收入大减,土地财政成为地方政府的依赖,没有土地出让金的收入政府如何偿还债务、搞基建、谋投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房地产行业是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不管是地方还是中央,不会让其萧条萎靡。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郑宇洁表示,高房价的问题在短期内难以有突破。真正扭转国内局面的,是各项辅助改革领域取得进展。产业转型升级,替代房地产的支柱地位;财税体制、政绩评价体系改革,减少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对GDP的狂热;户籍制度、教育资源分配等改革,让房子不在于其他需求联系在一起。民众改变对房子的狂热,有房子的所有权并不代表有幸福、有面子;没房子并不代表没希望,没未来。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负担的。

  让我们先放下了房子,再谈养老和医疗。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