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规划 查看内容

人的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再升级阶梯

2013-11-11 16:18|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899| 评论: 0 |来自: 网络

简介:  举世瞩目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将要出台哪些改革举措,将会怎样影响今后五到十年中国的发展与进步?相关话题,学界一直有各种看法和争议。著名学者、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华生教授接受《华夏时报》记者专 ...

  举世瞩目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将要出台哪些改革举措,将会怎样影响今后五到十年中国的发展与进步?相关话题,学界一直有各种看法和争议。著名学者、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华生教授接受《华夏时报》记者专访时说,解决好“人的城镇化”问题,将是中国经济下一步升级的阶梯,而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将研究如何修造好这一阶梯。

  明确方向

  也会留下探索空间

  《华夏时报》:对于全民十分关切的改革问题,您曾提出中央下改革决心需要方向性意见。当下,改革的方向性意见是否已渐渐清晰起来?我们是否可以很快看到切实的行动?

  华生:三中全会的召开,应该可以拿出一个全面的综合改革的方案,特别在经济体制改革上坚持市场化方向,并提出整体协调的规划,这一点已经比较明确。

  三中全会的重要性就在于,换届之后的新一代领导人将首次提出全面的政策宣言。中国今后十年的道路怎么走?尤其是关系到经济体制改革,有各种不同的看法和意见。大家都说,改革进入到了深水区,因为涉及到各种各样的利益问题,改革变得格外艰难。因此,政策宣言,主要将宣示新一届领导人继续深化改革的决心,当然也会提出比较全面的改革规划,甚至包括计划生育这样的全民很关心的问题,改革都会有所突破。

  所以,三中全会上提出的改革的方向性意见的确会很清晰,但我们并不能期望把所有的问题都说清楚,都能加以解决,因为这不可能。二十年前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和十年前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的很多任务,我们到今天也没有完成。有些话可能要老生常谈,有些方面真正有所突破可能要有一个过程,特别是具体的改革路径,更需要实践去检验。所以,尽管方向已经明确,但仍会留下讨论和探索的空间。

  《华夏时报》:哪些领域的改革是人民所最向往和期待的?

  华生: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应该说,中国的国家整体实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提升。人民现在最需要的,就是社会的公平正义。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不可能指望清官好官,最根本的要求,就是社会真正走上法治化的轨道。这些年来,有太多的维稳至上,不讲法治。经常是法不责众,不讲规则。经常是一事一议,下不为例。这样的不公平必然让人民不满意。

  比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传统上是一统就死,一放就乱,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一套法制或透明的规则,大家都要遵纪守法按规则办,不能符合规则的反而被刁难,有关系有门路的一路通行。那样大家气就不可能顺。

  再比如现在提出允许办民营银行,那么,什么人可以办民营银行?也需要透明的规则和门槛,不能批谁办就是谁。

  所以,首先是必须得有规则,而且有了规则就必须按规则办。据说有三亿到五亿注册资本就可以办民营银行,现在注册资本制度又在改革了,那么是不是还有很多附加限制条件是放在口袋里的,并非谁想办就办的?规则不透明,有规则也不按规则办,这就不是法治。

  国际上有判例法,一个判例就是允许或不允许做一类事情的标杆。现在最主要的,是解决这个法治问题。包括民生问题,包括大家要求的争取政治民主权利问题等,都涉及社会不公的问题。因此,建设法治国家,解决社会不公问题,这就是人们最向往和期待的改革。

  中国经济

  需要修造好新升级阶梯

  《华夏时报》:由于三中全会一系列经济改革举措的推进,中国经济将出现转折点,您同意这样的判断吗?

  华生:我们当然期望三中全会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好的转折点,但这要看很多客观条件是否具备。二十一年前在小平同志南巡以后,十四届三中全会使中国确立了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在一定意义上,那是一个转折点,但它也与上世纪80年代的改革一脉相承。若由此来看,也不好说它是转折,而是上了一个台阶。十二年前中国加入世贸,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使中国又上了一个台阶。而这一次,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将取决于究竟会在什么基础上台阶?不解决这个问题,就不能实现我们的预期或愿望。

  三十多年来,一直在进行体制改革,也一直在取得成效,但要真正能够上一个大台阶,就需要坚实的平台,这个坚实的平台是什么?

  我个人认为,这个坚实的平台就是解决好人的城镇化问题。这已经是社会和中央决策者的共识。在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建立起来之后,在加入世贸使得中国与世界上竞争对手的关系也变得微妙起来以后,人的城镇化问题是中国社会在当今历史发展阶段上的一个主要瓶颈和障碍。当今世界,所有发达国家都已是城市社会,其绝大部分人口都是城市人口,而中国正处在从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变时期。目前一个中国农民一年创造的增加值没有几千元,劳动生产率很低。如果这个农民转到工业或服务业上来,其所创造的增加值就是好多万元。由此,工业化城市化转型会使中国经济获得极大提升。因此目前是中国经济发展中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

  今天,中国已有两亿多农民工进城,但城里却没有他们像样的住所,而且他们年纪大了就得回乡,如果他们家乡的地和房子都没了,他们将无处可去。如果中国社会因此出现几亿流民,将何以稳定?不尽早面对和解决,这种状况将愈演愈烈。

  中国社会要发展,经济要增长,首先要靠人,要靠人的素质的不断增强。所以,如果中国经济的发展上的第一个大台阶是靠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上第二个大台阶是靠加入世贸,成为世界工厂,那么,这一次也就是第三次,我看主要是靠解决好人的城镇化来实现经济的全面升级。

  现在很多人谈增长,说了半天都是要打土地的主意,我很不赞同,因为几乎没有一个国家是靠资源就能真正发达起来的。关键是要提高人的素质。如果能让亿万新生代农民工真正成为市民,成为新一代大学生或新一代技术工人,在城市里安居乐业,并且奋发向上、举止文明,留在农村的少数农民经营规模扩大,生活水平提高、城乡差距缩小,则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的面貌都将因此呈现大不一样的状态。

  所以我认为,解决好人的城镇化问题,将是中国经济下一步升级的阶梯。

  《华夏时报》:那么,三中全会为了修造好这一阶梯,为了突破相关障碍,对于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是不是都将有所触及?

  华生:我觉得对于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税收制度、社会福利制度等方面的改革都会有全面的触及。但也应看到,因为这些改革都在深水区,所以,虽然触及问题,却并不等于能把问题都解决了。我们看到,中央已经提出,三中全会以后,将召开全国城镇化工作会议,这说明很多问题的解决只是在三中全会上吹响号角,真正的硬仗,还在后面。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