诠释职业建筑师发展空间的力作
2010年11月1日,UIA国际建筑师协会建筑师职业实践研讨会暨《国际建协建筑师职业实践政策推荐导则》首发式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召开。每一位初读《推荐导则》的人都会感到它不同于一般的建筑艺术设计手册类图书,这部渗透着中外职业建筑师创作思想与理性的技术管理类专著相当具有可读性:它是近年来少有的建筑师政策性读物,它不仅有效引领专业化建筑职业实践,更在于它的内容求实且创新;它是能肩负起中国建筑师走出去使命的书,因为它通过一系列UIA认同准则,为中国建筑师打开了能看清世界建筑界的“窗”;它更是一部对中外建筑界都很有用的书,它极为系统地解读了每一政策条款,不仅为中国职业建筑师、更为世界建筑界在职业道德、法律责任、注册教育乃至高校专门化建筑教育提供了应用指南。 《推荐导则》为中国建筑师展示了新视野 《推荐导则》一书由国际建协职业实践委员会中方联席主席、中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清华大学庄惟敏教授领衔编写,该书详尽介绍了国际建协职业实践委员会的历史沿革、宗旨、政策和推荐导则的制定背景及内容。本书的特点是集中对国际建协职业实践相关文件的更新,引入了国际建筑师职业实践方面的一些新动态、新问题。研讨会上,庄惟敏大师全面回顾了相关历史背景,在谈及中方联席主席的历史贡献时,他首推张钦楠先生。书中“代序一”通过对国际建协职业实践委员会创始人之一、第一届联席主席张钦楠先生的访谈,介绍了国际建协职业实践委员会(UIA—PPC)的发起与演变历程。近年来,张钦楠教授曾编撰出版了《中国古代建筑师》一书,该书以“知识链接”方式介绍了世界同期国外代表性建筑作品及建筑师,意在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对比场景。张钦楠先生在1994~1999年担任国际建协职业实践委员会联席主席,他对中外建筑界的学术贡献包括:2001~2002年以他作为副总编辑的《20世纪世界建筑精品集锦》获国际建协教育与理论集荣誉奖,2003年再获国际建筑评论家协会优秀图书奖;他翻译的《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在国内多次出版;他为推进中国注册建筑师制度及国际互认制做出开创性贡献。许安之为1999~2005年国际建协职业实践委员会联席主席,他于2005年1月编译出版《国际建筑师协会关于建筑实践中职业主义的推荐国际标准》一书,在该书前言中,许教授指出“在国际上,除了各国立法机构和行政当局制定的有关法规和标准外,一些国际专业团体也编制了有关规定,国际建筑师协会所制定的《UIA认同书》及一系列《政策推荐导则》在建筑师服务贸易走向全球化的进程中正越来越显示它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许安之教授强调,中国现有的建筑学会或建筑师分会与美国建筑师协会有很大差距,中国学会的重点过于集中在学术上,而美国的学会一部分是学术,另一部分是职业的,用学会去指导职业实践要成为中国努力的方向。《推荐导则》用代序方式介绍了张钦楠和许安之两位前辈联席主席的历程后,庄惟敏大师全面回顾了一系列在国外有影响的建筑师组织。他提出,从作为帝王君主的御用工匠到具有系统专业知识的独立执业者,建筑师的职业称号跟随建筑的发展走到今天,已成为一个改善人类聚居环境的伟大角色。《推荐导则》一书编撰是从问题入手的,其归结的热点问题是:何为职业建筑师?何为职业建筑师的基本素质?何为《国际建协认同书》的政策和推荐导则?建筑师如何取得执业资格?建筑师如何在东道国实践?建筑师必须遵守哪些道德和行为规范?建筑师如何在跨国职业实践中取费等等。他认为只有中国建筑师尽快理解并掌握职业实践的国际规则,才有希望与其他国家的建筑师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否则将永远被排斥在真正的国际舞台外。 在国际建协职业实践委员会提出的17项政策条款上,庄院长首先引述了职业精神原则,即建筑师应恪守职业精神、品质和能力的标准,向社会提供能改善建筑环境以及社会福利与文化所不可缺少的专门和独特的技能。其17项政策条款的核心是: 1 建筑实践。它包括提供城镇规划以及单栋或群体建筑的设计、建造、扩建、保护、重建或改建等方面的服务。 2 建筑师。它要以空间形式及历史文脉的手段,负责任地倡导人居社会的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3 对一名建筑师的基本要求。从11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对中国建筑师最大的启示是,理解建筑师职业和建筑师的社会作用,特别是在编制任务书时考虑社会因素的作用。 4 教育。建筑教育应考虑健康、安全和生态平衡,理解建筑学的文化、历史、社会、经济和环境文脉,理解建筑师的社会作用和责任。 5 建筑教育的评估和认证。 6 实践经验、培训、实习。 7 专业知识和能力的证明。 8 注册、执照、证书。考虑到在一个高质量的、持续发展的建造环境中的公众利益,以及与建筑相关的危险和后果,建筑的服务只能由合格的人员来担任。 9 取得委托——按质选择建筑师。 10 道德与行为。道德和行为规范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公众,关心弱势群体以及基本社会福利,保障建筑师的职业利益。 11 继续职业发展。它指一个终身的学习过程,它可维持改善和增加建筑师的知识和技能,以保证其持久的执业能力。 12 实践范围。建筑师要涉及越来越多的关于城市、美学、技术和法律方面的非常广泛的问题。 13 从业形式。建筑师应允许在服务的国家以任何合法的形式开展工作,但必须接受主流道德和行为规范的约束。 14 在东道国的实践。 15 知识产权和版权。 16 职业团体的作用。 17 建筑项目交付系统。国际建协职业实践委员会还提出了13项政策推荐导则,其中的道德与行为的政策推荐导则对中国建筑师很有新意,更是我们所缺欠的。如在总义务上,有五条道德标准;在对公众的义务上提出了六条道德标准即建筑师要尊重和保护他们所执行任务的社区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建筑师在其职业服务中不宜以虚假、误导或欺骗的方式进行沟通或自我推销;建筑师实践中的经营风格不宜产生误导;建筑师在其职业活动中要遵守有关的法律;建筑师要遵守他所提供执业服务的国家及辖区现行的道德与行为规范;建筑师要作为公民和职业人士适当地参与公共活动,并促进公众对建筑问题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还就“对业主的义务”、“对职业的义务”、“对同行的义务”提出了数十项道德标准。如此广泛的职业道德标准建设对正在发展中的我国建筑师职业是个难得的启示。 《推荐导则》一书深受建筑权威人士赞许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沈元勤总编辑在主持语中说,该书不仅内容与写法新颖,还特别适合青年建筑师及高校学生阅读,它将成为每一位有愿望成为职业建筑师的“第一读物”。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资深总建筑师费麟认为,该书要成为建筑师注册教育40学时的必读书。中国建筑师教育要还其本来面貌,中国建筑设计体制要大踏步向前,《推荐导则》是及时的教材。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工程院院士马国馨说,从张钦楠、许安之,到庄惟敏三届国际建协职业实践委员会主席的努力都在为中国建筑师的国际话语权而奋斗。它启示我们,行政部门要有整合体制的新作为,这是发达国家建筑师职业成功实践所证明的经验。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总建筑师朱小地则从中国建筑设计界改革开放的视野评价了该书出版的特殊意义,他从市场经济、城市发展、全球化、行业管理诸方面强调真正处理好中国建筑师的职业任务还相当艰巨。中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黄星元强调,中国建筑设计市场十分混乱,用国际建协的职业标准加大宣传力度,对梳理中国建筑师的创作状态有意义,国际化的视角及交流方式,广义思维下的建筑设计管理都会进一步规范建筑设计市场及建筑师的行为。国际建协理事、中国建筑学会秘书长周畅说,这是迄今为止中国第一部全面介绍UIA规则的政策参考书,是中国建筑师跨国职业的第一本守则,它对丰富建筑师教育互认及职业实践将产生越来越大的作用。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执行总建筑师孙宗列认为,建筑师们忙于接任务,越是大型设计机构的建筑师与国际建协的关系可能会越疏远,在这方面中国建筑学会和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的任务很艰巨,这本书要成为职业建筑师的必修课教材。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理事长、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执行总建筑师邵韦平说,《推荐导则》一书许多观点不仅技术性强,还十分有前瞻性,这是成就中国建筑师话语权的书,这是中国建筑设计界纲领性的书。《推荐导则》一书会在某些方面颠覆传统的设计模式,指引未来的发展方向。《推荐导则》一书让建筑界实践并思考未来之路 《推荐导则》一书系统地从多方面对比了中国建筑学会、全国注册建筑师管理委员会、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三大机构,表明中国的学术职业团体在学术、竞赛、评估、刊物、专业展览、教育与培训诸方面有特长,但尚缺乏系统的可供职业建筑师实践的政策及相关规范,这也恰恰说明借鉴国际建协规则指导中国建筑师设计实践是有价值的。庄惟敏院长在《推荐导则》一书的结语中分析了中国建筑师职业实践面临的管理体制及职业教育两大挑战,并提出了尽快使中国建筑师的职业实践管理实现国际化的7个建议。我认为《推荐导则》一书是迄今在中国出版的建筑职业上最新、最全面的指南,它通过对建筑师做出的调研,给出了职业建筑师中肯的建议,所及问题几乎囊括了一名建筑师及执行机构所必须的条件。从发展中国建筑图书出版及策划上看,《推荐导则》为我们留下的启示有: 1 多样化的编撰技巧,该书力戒规范类图书的枯燥性,设计安排了插图及必要的知识链接点; 2 体现鲜明的读者意识,书中许多细节反映了作者的互动精神和服务意识; 3 该书章节细化,既注重内容的科学性,又注重语言的通俗性,增强了可读性。 总之,《推荐导则》是一部难得的著作。中国建筑师及建筑作品要走出国门,融入世界,重在提升中国建筑师自身的国际化程度,从此种意义上看,《推荐导则》一书更为中国建筑师成为世界建筑界的有生力量起到了先导性、引领性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