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作品 文化建筑 查看内容

英国创意设计与城市复兴的文化追求

2010-11-10 09:45|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346| 评论: 0 |来自: 网络

简介:  创意产业被认为是近年来在中国使用频率最高的新名词之一,其高知密集、高附加值和高整合度等特性,对于提升我国产业发展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具有特殊作用。创意产业与创意城市是一对共同成长的孪生儿,城市因为有 ...

  创意产业被认为是近年来在中国使用频率最高的“新名词”之一,其高知密集、高附加值和高整合度等特性,对于提升我国产业发展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具有特殊作用。创意产业与创意城市是一对共同成长的孪生儿,城市因为有了创意产业的营养滋润脱胎重生成为创意城市;创意产业则因为城市适宜土壤的培育破茧而出,成长为撩动城市脉搏的美丽蝴蝶。如今,被世界各国认可的观点是“英国伦敦,一只创意蝴蝶偶然扇动翅膀,全世界便掀起一场创意产业的龙卷风”。尽管在全球范围内各发达国家都有相当先进的创意产业,但在本世纪将其视为政策性发展战略方面,伦敦无疑是居先的,也是极其值得我国学习并借鉴的。

  英国创意设计的发展概况

  “创意产业”一词从英文翻译过来,其本意是指一种特别需要人的创造性和创造性能力的产业。英国的所谓“创意产业”主要强调艺术和艺术创作、艺术设计在其他产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在英国,建筑之所以归入“创意产业”,是因为在美学上,建筑一直属于“凝固的音乐”,以形式美的方式记载历史的缘故。就此方法推广之,一切关于“意义”的创造都是文化行为,属于“文化创意”的范畴。

  18世纪的英国,令业内翘楚的建筑类型大量涌现。作为伦敦这座创意之都城市发展的缩影,不能不提及已有10年历史的伦敦海德公园内蛇形帐篷的创意设计:这是65岁的法国建筑师让·努维尔为蛇形公园设计的凉亭,其创意是营造一个轻松休憩的公共空间,成为建筑师、艺术家们实现理念的场所。今年,这个颇具创意的设计大胆地采用了几何形式及大片红色,红色钢架撑起可伸缩的棚顶,加上红色的橡胶地板,周围有红色的乒乓球台和英国象棋桌,不仅满足凉亭的遮阳功能,更引入光线为休闲人士服务。他说,在建筑师的设计创意中,凉亭是花朵凋零的隐喻——它是一朵脆弱的花朵。创意凉亭造型并不只是引导阳光,更在于捕捉并过滤人们的情绪,用色彩给空间以欢快、活力及生机。

  伦敦具有设计传统,在世界设计领域成就非凡,其传统设计与当代创意设计愈来愈影响到整个国家乃至国际社会相关工业设计与艺术设计领域。以设计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确已成为伦敦支柱产业之一。

  城市复兴的文化足迹与启示

  如上所述,18~20世纪,英国在世界上创造了一个个奇迹,共同记录了其巨大工业革命成就以及对民族文化的不懈追求。从历史上看,英国的城市复兴策略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二战”使英国许多城市损毁严重,城市复兴的实质旨在“重建”。20世纪60年代,城市复兴策略更多地强调要“恢复城市活力”。20世纪70年代,战略导向集中于城市更新。20世纪80年代,以大型项目带动的城市再开发开始实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复兴被正式提上日程。这里的城市复兴是一项旨在解决城市问题的综合性和整体性的城市开发计划和行动,其目的是寻求某一极需改变地区的经济、物质、社会和环境条件的持续策略与行动。值得借鉴的是,英国遗产委员会十分注重将老城保护的重点转向如何利用历史建筑而非简单维护。1999年,该委员会颁布“历史遗产经济复兴策略”,其中,以文化为导向的城市复兴策略正是一大亮点。

  《大英百科全书》将城市文化概括为“各种类型的城市或城区的所有行为模式”,这些模式既可以是过去的,也可以是现在发生的。随着文化创意的推进,大伦敦议会更认为,在那些借助文化生产和服务的商业形式以及传播各种信息符号的专业组织机构,如建筑、艺术、各种产品设计、博物馆及历史遗迹等都处于创意文化的最前沿,它们是城市复兴所依赖的基础。英国政府报告“英国文化对复兴的贡献”,通过几个方面来评价文化在城市复兴中的作用,旨在勾起人们对城市历史的回忆,避免城市文脉的中断,为城市增添历史与现代交融的文化景观。

  英国的文化地标,在17世纪当属建筑师雷恩设计的圣保罗主教堂。雷恩曾说,“建筑有它的政治效用,它使人们热爱祖国,这种情感是推动一个国家繁荣的一切伟大事业的力量。”圣保罗主教堂就是这样一座历史丰碑,它成为伦敦天际线的统帅,也是城市永恒的象征。有时尚码头之称的巴特勒码头的城市复兴,则凭借泰晤士河长轴延展,构筑带状滨水景观。英格兰艺术委员会曾通过启动工作室公共基金,使这里迅速成为伦敦最多样和最活跃的艺术之家,可不料一场大火让它的前途变得暗淡。1985年后,康然爵士获得开发权,极其明显地改善了巴特勒码头的状况。康然希望成为英国生活方式的教父,让当代实用的设计作品走进平民百姓生活中。如今,巴特勒码头沿泰晤士河与主要街道建筑保持着原汁原味的历史形态,但其背面或院落则经过色彩处理,构成了令人过目难忘的“色彩码头”。这里最鲜明的,要属利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仓库改建成为设计博物馆的案例,它以洁白简练的现代建筑形式向公众传达着设计讯息。设计博物馆隶属于致力于工业造型设计的“康然基金会”,原栖身于一个锅炉房改造的展示空间中,1989年才在巴特勒码头定居,开创了世界博物馆历史的又一先河,预示以巴特勒码头改造为先导的码头区遗产保护走上了特色的运营轨道。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