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作品 新建筑 查看内容

宁波将落实绿色建筑节能工作

2010-11-2 10:15|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174| 评论: 0 |来自: 网络

简介:  当新世纪第一缕曙光照亮三江奔流入海浪潮的时候,港城宁波建筑节能工作的航船已扬帆启航。   2004年7月,宁波市建设委员会在全市城镇全面实施民用建筑节能50%的标准,吹响了建筑节能的进军号。2006年6月, ...

  当新世纪第一缕曙光照亮三江奔流入海浪潮的时候,港城宁波建筑节能工作的航船已扬帆启航。

  2004年7月,宁波市建设委员会在全市城镇全面实施民用建筑节能50%的标准,吹响了建筑节能的进军号。2006年6月,宁波市政府成立建筑节能工作领导小组,由宁波市建设委员会主抓这项工作。

  在与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的这几年里,宁波市建设工作者抢抓机遇,以拼搏和奉献的精神,打响了创建“建筑节能、低碳宜居新港城”的攻坚战。

  有数据表明,“十一五”以来,宁波建立市级以上建筑节能示范工程(小区)45个,建筑面积达430余万平方米;实施建筑节能面积达4546.4万平方米;平均1亿平方米建筑面积太阳能集热器面积为46.5万平方米,高于全国平均值的2%;平均1亿平方米建筑面积安装地源热泵面积为55.8万平方米,高于全国平均值1倍多;宁波全市市区施工图建筑节能审查率和竣工验收合格率分别达到100%和99%。

  2009年10月,宁波市成为国家首批21个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之一。

  十载耕耘,十载求索,宁波已经开拓出了一条真正属于宁波建设行业的节能、低碳、生态和环保的康庄大道。

  制度先行夯实基础

  宁波市建设委员会作为主抓建筑节能工作的政府部门,与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历经几年的不懈努力,使全市建筑节能工作在制度建设与规范上取得了显著成绩。

  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省建筑节能政策法规的前提下,宁波市努力建立健全地方政策法规,先后颁发了《宁波市节约能源条例》、《宁波市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办法》、《宁波市建筑节能示范工程管理暂行办法》、《宁波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技术要则》等20余项政策法规和技术文件,使宁波市建筑节能、低碳宜居的行动,步入法规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良性发展轨道。

  在完善技术标准体系方面,宁波市建设委员会积极开展科研攻关,组织相关科研单位完成了《宁波市地源热泵系统建筑应用技术导则》(试行)、《宁波市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设计、安装及验收实施细则》(试行)等4部配套标准、规程和图集,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太阳能光热技术在建筑工程中推广应用的通知》、《关于印发宁波市建筑节能工程质量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等文件。此外,建立了建筑节能设计审查备案制度;制定了施工图审查合格后设计变更的审核程序,防止施工中随意降低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行为的发生。这些文件和细则的出台为宁波建筑节能的发展铺平了道路,扫清了障碍。

  为充分发挥规划的先导、主导和统筹作用,促进资源节约和住宅产业化,有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宁波市建设委员会对“宁波市建筑节能近期规划”这一课题进行了专项研究,同时也将“十一五”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划和东部新城建筑节能发展规划纳入研究范围。为创建具有地方性、适宜性的宁波建筑节能实践平台,制定了《宁波市建筑节能专项规划(20092011年)》,在该规划的指导下,细化、深化了建筑节能目标策略和建筑节能实施内容,制定了《宁波市建筑节能技术策略体系》,较好地推动了建筑节能目标的实现。

  为加快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步伐,宁波市建设委员会组织完成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通用模式课题的研究,为全市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提供了各种优选方案。今年又设立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规划研究,为下一步宁波全市范围内大面积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提供政策、技术、经济等各方面的可行性建议。

  强化监管促落实

  宁波市政府每年与宁波市建设委员会签订节能降耗目标责任书,并将建筑节能纳入本地区单位GDP能耗降低指标。宁波市建设委员会也在不懈的努力中积极探索,响应宁波市推广建筑节能、建设低碳宜居城市的号召。

  加强建筑节能全过程监管,是强化节能降耗的有力措施。宁波市建设委员会与各县(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签订年度建筑节能工作考核目标责任书,将建筑节能降耗任务分解落实,并建立了考评机制,层层分解目标任务,落实具体责任单位。

  为保证建筑节能质量和实施效果,宁波市建设委员会加强了建筑节能全过程监管,并着力做好“五个抓”。一是抓扩初,通过审查项目扩初文件,保证项目方案阶段有建筑节能的论证篇章。二是抓设计,截至目前,宁波全市新建建筑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达标率一直为100%。三是抓审图,对审图质量评价指标进行明确,实施了建筑节能质量的有效管理。四是抓督察,严肃查处不按设计施工、擅自修改节能设计、使用不符合节能要求的产品等违规行为。五是抓验收,对达不到节能专项验收标准的,一律不予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并责令相关单位按规定要求落实整改。由于将建设、设计、审图、施工、监理等单位列入全方位和全过程监管,目前宁波市已经形成了项目立项、规划审批、扩初会审、施工图审查、质量监督、工程验收等各环节的闭合管理系统,有效保证了建筑节能质量和实施效果。

  在此基础上,宁波市建设委员会还积极推动能耗监测体系建设,寻找降低高耗能既有建筑能耗的突破口。近两年来,宁波市建设委员会已完成了474栋建筑的能耗统计、30栋建筑的能源审计、为18栋建筑安装了用电分项计量装置,其中宁波市建设委员会培训中心、慈溪市行政中心等9栋建筑已将能耗监测数据上传至架设于宁波市建设委员会信息中心的能耗监测平台。宁波市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搭建了机关办公建筑的能耗实时监测平台,54家单位列入了实时监管。此举不但有效掌握部分政府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建的能耗信息,更摸清了宁波市13类建筑的数量和各自的基本能耗水平,分析得出了各类型建筑主要耗能特点及合理耗能水平,为监督用能和寻找节能途径提供了依据。

  此外,宁波市建设委员会还在全市范围内大力宣传《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政策、法规文件和节能监管体系技术导则,促进房地产开发商和新建建筑业主在规划阶段就考虑能耗监测体系的设计安装。同时,以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市建设为契机,积极开展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数据监测工作。

  典型引路分步推广

  要加快推进建筑节能发展步伐,就必须有好的典型引路。为此,宁波市建设委员会采取了项目补贴、技术帮扶等措施,树立了一大批建筑节能示范,如交通BOBO城、绿城绿园、维科水岸心境、中海观邸等居住建筑,中石化设计大楼、鄞州商会国贸大厦、吴家商务综合楼、宁波书城、万豪大酒店等公共建筑;推广了一大批绿色建筑和低碳生态典型,包括宁波诺丁汉大学可持续能源研究中心大楼、万科金色水岸三期、宁波江北区湾头城中村改造安置用房、宁波奉化滕头生态楼、象山大目湾低碳生态小城镇创建、慈溪南部新城低碳生活示范区创建等。

  这些项目综合了先进的建筑节能设计理念和绿色建筑技术研究成果,是建筑节能技术集成示范的良好载体,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示范意义。

  在可再生能源尤其是太阳能和浅层地能建筑应用上,宁波市也取得了瞩目的成就。2009年5月,宁波市共有宁波太阳能电源有限公司1000千瓦屋顶光伏发电工程和东方日升500千瓦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两个项目成功获批国家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项目规模达1.5兆瓦,获得国家专项补贴1300多万元,使宁波市的太阳能建筑光伏并网发电走在了省内前列。2009年10月,宁波市被国家批准为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后,获得了中央财政补贴7000万元。宁波市政府以此为契机,追加地方财政补贴8000万元,共计1.5亿元用于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的补贴。现在,宁波全市以地源热泵为主的浅层地能应用建筑面积达到86万平方米,太阳能建筑光热应用面积达923万平方米。预计今明两年宁波市将有200多个项目应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将达到680多万平方米,为宁波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规模化发展创造了条件。

  为推进节能技术、产品的应用,宁波市建设委员会还积极采取经济激励政策,补助在节能攻坚中脱颖而出的工程。按照已出台的《宁波市节能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宁波市政府每年安排800万元建筑节能专项资金,对被评为市级建筑节能示范工程的给予60万元以内的补助,被评为省级建筑节能示范工程的给予80万元以内的补助,被评为国家级建筑节能示范工程的给予100万元以内的补助。

  在政策的大力鼓舞与支持下,众多新兴建筑节能产业开始发展壮大;宁波大学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研发中心、宁波市建设委员会信息中心、宁波工程学院建工试验室等一批建筑节能服务机构应运而生;宁波爱握乐新能源太阳能光热、宁波太阳能电源和宁海东方日升新能源太阳能光伏、宁波沃富圣龙和宁波海申环保地源热泵等众多新能源、高科技“节能推手”企业茁壮成长。

  试点和示范项目的成功,节能产业链条的延伸,为宁波的建筑节能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宁波全市节能建筑、低碳建筑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助推了宁波相关产业的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去年,“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花落宁波,宁波成为浙江省内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市。宁波市建设委员会也因为建筑节能工作成绩显著被连续4年评为浙江省建筑节能先进单位。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