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城镇化空间 破解城中村改造难题
11月4日,烟台龙口的金沙海景新型农村社区一期建筑工地现场负责人对笔者说,该项目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方式进行建设,可节余宅基地760亩,并获政府补助2.14亿元,主要用于安置北沙姚家、张家等6个村庄的2050户搬迁居民。村民王龙高兴地说:“将来社区医疗、文体、超市、物业等配套设施齐全,社区景观设计是步移景异、美不胜收,绿化更是三季有花、四季常绿,脏、乱、差的生活环境将得到改变……” 烟台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邹长清表示:“烟台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改工作始于2009年,预计用3年的时间完成全市农村危房和城中(郊)村改造工作,实现村庄硬化、净化、亮化、绿化、美化的目标。每年新建农房达到7万户,完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资10亿元以上。目前,已累计完成或启动整村改造项目387个,建设农村住房11.5万户、1009万平方米,改造危房1.9万户,累计完成投资172亿元。其中,今年完成改造10万户,涉及村庄377个、建设项目292个。工作量位列全省第3位,在山东省东部区片位列第1位。” 五项政策保障农民利益 据了解,烟台市先后出台了两个框架性文件,对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改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任务目标、实施步骤以及政策扶持、组织保障、激励机制等作了规定。政府出台的资金、土地、减费、融资以及失地农民保障等五项扶持政策成为该项工作快速推进的有力推手。 采访过程中,邹长清对笔者详细介绍了资金扶持政策:一是各级政府设立专项资金予以强力支持;二是土地出让金纯收益的20%用于农业土地开发,部分新增建设用地的土地有偿使用费,统筹用于村庄“腾空地”开发整理、复垦以及农村住房建设、危房改造;三是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形成的土地增值收益,除国家规定用途外,其余部分全部用于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四是城市维护建设税新增部分主要用于村镇规划编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五是积极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引导有实力的开发企业、建筑企业参与旧村改造、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 在土地扶持方面,该市拿出土地利用计划的5%用地指标保障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涉及新增的建设用地。对“增减挂钩”节约出的建设用地指标获取的土地级差收益,在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过程中,实行专款专用、单独核算、封闭运行,切实保护农民的核心利益。同时,在城镇规划区域内,对统一组织建设安置住房的,实行土地划拨供应,住宅参照经济适用住房办法管理。 据悉,烟台在减费、融资和失地农民安置保障政策方面也给予很大扶持。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张玉言表示,对于城中(郊)村和镇驻地村进行统一建设改造的、用于安置农民的住房部分,减免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对于在城市规划区外旧村改造、整体迁建和农民自建住房的行为不收任何费用。在融资政策上,烟台要求建立县(区)级融资主体,筹集资金,启动城中(郊)村改造。同时,完善生活保障和促进失地农民就业政策,将失地农民全部纳入社会保障范围。张玉言表示:“政府通过挖掘利用农村存量建设用地,提高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率,破解了城乡建设土地供需矛盾;通过土地级差收益反哺农村、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该市龙城国际社区项目实施仅用20天,就搬迁了居民760户,拆除民房848栋,其间没有发生矛盾冲突,实现了零事故、零上访、无震荡平稳推进。 因地制宜尊重意愿农民工作生活有保障 11月5日,烟台市辖莱州市“坊苑社区农民就业技能培训班”现场,只见昔日扶犁摇橹的“好把式”们坐在教室里聚精会神地认真听讲。村民高玉杰说:“培训结束后,我们就要从农田走进工厂,由农民变成市民,我们不用为牛住哪儿发愁……”该社区建设采取整体搬迁、易地新建的方式,将5个村庄合并成一个万人大社区,目前已入住群众1600户,同时利用腾迁节余的860亩土地引进500万以上项目20余个,使3000多名村民实现身份转变和再就业。 据了解,烟台确立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突破、有序推进”的农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工作思路,不搞一刀切。邹长清在介绍烟台操作模式时表示:“以拓展城市建设空间为目标,率先突破城中(郊)村改造;以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为目标,重点抓好园区村改造;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为目标,稳步实施传统农村改造。”在安置村民的过程中,烟台采取“转变身份进工厂企业就业分流一批、给与政策保障退养一批、尊重选择留村务农一批”的方式。 据悉,在城中(郊)村改造上,该市采取了政府主导统征储备、企业主导项目开发和村集体主导自我改造等三种模式。在园区村改造上,烟台从现代化工业新区的功能定位和发展布局着眼,由政府出资建设,把经济开发区72个村庄一次性融入城市新区,3年内将6万多名农民集中安置到10个居民区,并且出台“两保一补”制度、促进就业政策等,彻底解除了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生存之忧和发展之忧,在全国率先走出一条失地农民就业保障的新路子。目前,该区已为2.84万名失地农民办理了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有1.16万名失地农民开始领取养老金;累计为失地农民缴纳“两保”费用5.9亿元,发放养老金3.63亿元;失地农民实现就业2.27万人,就业率达到85%。在传统农村改造上,烟台探索合村并点新型社区建设,今年全市报批土地增减挂钩指标将突破1万亩。5年内,烟台龙口拟将辖区内的688个村庄规划建成100处新型社区,可节约建设用地约3万亩。新建的龙城国际社区拿出专款购买商业网点对外出租,用租金收入对回迁群众的取暖和物业费进行补助,大幅降低群众搬迁后的生活成本。同时,利用集体收益为全村群众全额负担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解决回迁群众的日常支出、生活保障和就医等后顾之忧。政府在村居撤建规划中充分考虑村民的实际生产需要,配建一些公共储物间、机械设备仓库、粮食果品储藏保鲜库房等,在让村民统一住进楼房之时,也为牛安排了栖身之所,方便村民的生产生活,避免出现村民“挑着粪桶上电梯”的尴尬现象。据了解,烟台龙口在企业中开办了“粮食银行”,开展代农加工、代农储存、品种兑换等服务,促进农民的增收致富。截至目前,龙口已在全市范围内合理布置收储及营业网点达150多处。 此外,城市基础设施配套重点向城中(郊)村改造项目倾斜。自年初以来,相关部门在中心区投资8000万元,建设了9条红线外配套道路,为加快旧村改造提供了便利条件。 今年,烟台农村环卫管理城乡一体化建设也得到全面推进,一是整“乱”,保障村民行车顺畅;二是治“脏”,保障农村环境洁净;三是造“亮”,提升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档次。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