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号线测坡道救援 出现动力故障乘客不必下车
2008年2月19日新闻:开通运营倒计时的地铁10号线,数列带着“中国印”标识的新车正在地下隧道穿梭往返接受各种动车试验。昨天,记者现场体验了对列车运营安全至关重要的坡道救援试验,满载1800个沙袋的列车在亮马桥至三元桥的坡道上突然“失去”全部动力,最后由一辆空车顶推进入三元桥车站。救援试验的成功实施将确保10号线运营期间,乘客不必因列车动力故障而下车沿轨道走到站台。 上午10时半,一列6节车厢编组的地铁列车驶入10号线亮马桥站,装修粉尘尚未清扫完毕的站台上腾起一阵阵“烟雾”。车门打开后,记者定睛一看,车厢内堆满了沙袋,几名技术人员捂着大口罩,严密监测着车上专门安装的行车状态读取仪。 据介绍,这套仪器可以读取车辆牵引、制动系统的所有数据,最多可以读取36种数据。而车内堆放的沙袋每包重60公斤,共计1800袋,以模拟列车满载1828名乘客时的运行状态。不过,这列“满载”运行的404号列车刚刚驶离亮马桥站,指挥中心就接报,该车动力“失灵”。十几分钟后,编号为406的一列空车进站,记者跟随工作人员登上了这辆救援车,低速向出事地点进发。 10时56分,出事的404号列车进入视野,负责指挥的技术人员都集中到406号车的驾驶室中,救援车在距离404号车还有5米左右距离的地方停了下来。随后,406号车司机鸣笛示意。“准备挂钩!”工作人员话音刚落,救援车急刹车般稍稍向前一冲,“嘭”地一声撞击声响后,两辆车“连接”在了一起。几乎空载的救援车缓缓启动,“顶”着404号车继续前行,几分钟后就到达距离最近的三元桥站。 “此次坡道救援试验非常成功,证明列车动力全无时,乘客也不用下车沿轨道行走到最近的站台。乘客沿轨道行走是很危险的。能做到这样成功的救援,是因为地铁10号线靠第三轨送电提供列车动力。”在救援车“倒”回亮马桥站后,技术负责人表示。 10号线每节列车都有救援功能,而选择在亮马桥站到三元桥站进行试验,是因为这一区间在10号线一期线路中坡度最大。在坡道救援试验后,轨道交通建管公司还将进行重车坡起试验,即满载的列车在动力损失三分之一时,仍能稳稳停在坡道上不溜车,并能靠剩余动力坚持行驶到终点。 目前,10号线一期设备调试正全面展开,3月份将开始为期三个月的空载试运行,6月份载客试运营。10号线原计划最小运行间隔4分钟,但是为了提高服务水平,奥运会期间列车间隔要压缩到3分钟,因此在最初预定34组列车的基础上,又追加了6组车。 此外,考虑到奥运核心区的安检问题,奥运支线与10号线将采取独立运营的方式,即乘客只能在两条线交汇的北土城站进行换乘。根据目前样车试验运行的数据,10号线一期全程(不含奥运支线)运营时间为50多分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