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东游泳馆&圆明园
英东游泳馆 圆明园 英东游泳馆建筑面积38000平方米,可容纳6000名观众,建筑风格独特,设备性能良好,附属设备完整,是世界一流也是亚洲最好的游泳馆。因此,它被称为“亚洲第一馆”。说到“第一”会让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被世人称为“第一”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这所宏伟的建筑,无论是在什么时候,都会让世人所称赞。 建筑是历史文化的载体,任何一栋建筑都不可避免地要留下所处时代的烙印,并成为建筑文化延续的一个组成部分。奥体中心英东游泳馆作为北京奥运会重要的比赛场馆之一,在充分展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体现奥林匹克精神的前提下,还应该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在成功举办了1990年亚运会之后,其极富民族特色的建筑设计以及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观受到国际奥委会及亚洲奥委会的高度称赞,英东游泳馆等建筑形象受到广大市民的喜爱。因此,英东游泳馆的改扩建设计充分尊重并保持了这些深入人心的建筑形象与历史渊源,使之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更加巩固。 设计部门经过了深入的研究和精心设计,最终做出了完美的设计成果。既保留了原有建筑风貌又充分体现了现代化的设计理念。来宾到达奥体中心,一方面体会着浓郁的经典建筑形象,同时又可以发现处处充满了现代建筑新意,极大地体现并丰富了奥运场馆的人文内涵。 同样秉承着历史文化建筑的还有我们北京的圆明园。圆明园位于北京市西北部郊区、海淀区东部,兴建于康熙末年和雍正年间,至雍正末年,园林风景群已遍及全园三千亩范围。而且还是清代封建帝王在150余年间所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朝皇帝,都曾长年居住在圆明园,并在此举行朝会,处理政事,它与故宫同为当时的全国政治中心,被清帝称为“御园”。当时,光是悬挂了匾牌的房屋就有600余座。占地约5200亩的圆明园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组成,总面积达350公顷。 圆明园的南部为朝廷区,是皇帝处理公务之所。其余地区则分布着40个景区,其中有50多处景点直接模仿外地的名园胜景,如杭州西湖十景,不仅模仿建筑,连名字也照搬过来。更有趣的是,圆明园中还建有西式园林景区。这个西式景区于1747年开始筹划,至1759年才基本建成。 整个建造工程由西方传教土郎世宁、蒋友仁、王致诚等设计指导,中国匠师建造。并将这个西式景区命名为“西洋楼”,由谐奇趣、线法桥、万花阵、养雀笼、方外观、海晏堂、远瀛观、大水法、观水法、线法山和线法墙等10余个建筑和庭园组成。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海晏堂,它是西洋楼最大的宫殿。主建筑正门向西,阶前有大型水池,池左右呈八字形排列有12只兽面人身铜像(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正是我国的十二个属相),每昼夜依次喷水,正午时刻,12生肖还会一齐喷水,俗称“水力钟”。 同时,圆明园曾经还是一座珍宝馆,里面藏有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等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其中的文源阁,是仿照宁波范氏天一阁而建的藏书楼,它建成于乾隆四十年。阁中收藏乾隆钦定《四库全书》和康熙《古今图书集成》各一部。《四库全书》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综合性丛书,收书3400余种,有近8万卷、36000余册。体现了我们国家的古代文明,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气魄。 总体而言,圆明园在当时确实是一座非常出色的优秀园林。可以说,它集我国几千年优秀造园艺术之大成,把我国古典园林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当年,凡目睹过其盛况的人,都对其赞不绝口。一些西方人,对中国园林刮目相看,也正是从圆明园开始的。遗憾的是,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后,园中的建筑被烧毁,文物被劫掠,奇迹和神话般的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只剩下断垣残壁。 其后,圆明园的遗物又长期遭到官僚、军阀、奸商的巧取豪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部门及社会民众都十分重视圆明园遗址的保护,先后将其列为公园用地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征收了园内旱地、进行了大规模植树绿化。 如今,当我们走进圆明园,多数建筑基址尚可找到,数十处假山叠石仍然可见,西洋楼遗址的石雕残迹颇引人注目。尤其是1976年正式成立圆明园管理处之后,遗址保护、园林绿化有明显进展,西洋楼一带得到局部清理和整理,整个遗址东半部的园林道路、园林设施从无到有,逐年有所改善。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北京申办亚运会成功,取得1990年第11届亚运会的主办权。为庆祝这件事,香港商人霍英东捐出1亿港元在亚运村兴建了英东游泳馆,2008年奥运会,这里又将迎来水球与现代五项中游泳部分的比赛,为此,英东游泳馆于2006年重新装修,2007年下半年装修完工。在这10多年里,它依旧是银灰色的屋顶、塔筒高耸,给人以奇特脱俗之感。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