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筑博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冯果川:Made in China
摘要: 冯果川:下午好,我这个演讲的题目叫Made in china,我是来自深圳筑博工程有限公司,我具体在这个公司里,实际上主要是负责一个工作室的工作,所以今天下午的这个讲座,其实它还不是代表筑博全部工作的一个面貌,主 ...
冯果川:下午好,我这个演讲的题目叫Made in china,我是来自深圳筑博工程有限公司,我具体在这个公司里,实际上主要是负责一个工作室的工作,所以今天下午的这个讲座,其实它还不是代表筑博全部工作的一个面貌,主要是展示一下我所主管的工作室的一个工作面貌。 我们这个工作室是在筑博这个大的具有400多人的这样一个大公司非常小的一个工作室,我们小的工作室的工作实际上我们是想对中国大的环境有一个认识,然后我们想既保持我们作为建筑师或者说作为知识分子的一个职业的一个追求,然后一个社会的责任,同时又能跟中国这个庞大的建筑的市场,这个房地产开发有一个良性的对话,这个图只是标识是我们公司的位置,然后我们当时设定的题目主要是讲,Made in china是因为,Made in china在整个国际上变成一个新的,讨论周围的通货,一种衡量的工具,大家一讨论到中国,首先讨论到的是中国制造,我这个演讲其实就是在欧洲的拉脱维亚给他们做的一个演讲的题目,中国来了,就讨论Made in china,所以就跟他们讨论这个话题,谁个Made in china对欧洲来说,表现这样一个态度。 中国有很多实践的机会,但是这个非常的快,非常的低,甲方不懂得尊重建筑师,他们有时候也关注一下中国,更多的是不不不,就像小孩一样,我们认为其实我们不去关注中国的,可能就会像小人的处境,为什么这么说,整个中国改革开放实际上带来一个非常大的反作用。现在这个巨浪打在中国这块岩石上,产生了一个非常强有力的回馈,也就是说世界的潮流遇到中国以后,在中国获得一个不同的反应,这个巨浪又返回到欧洲,但实际上就在中国的冲击下,像刚才那样,不闻不问,发现有像这样的项目,就变成跟中国的房子是一模一样的,这样的国家都是没有这一类型的建筑,这种建筑可以说在中国,特别是从香港这一代,演变出来的一个新的类型,所以就是说,可以看到中国的这种新的建筑类型,其实对整个世界都有所冲击,所以我们这个小的工作室是怎么定义自己的工作呢,我们希望在中国强有力的发展态势下,在各种不同的这种力量,权利的力量、资本的力量运作下,采取一样冲浪的策略,不是建筑的躲避,也不是随波逐流,而是在这里坚持自己的东西,想办法驾驭自己,找到自己的方向,这里是我们简单的工作的尺度上的,120万平米的物流的市场,30平米展览的装置,以及在杂志上刊登我们的一些研究。 那么我们就把我们这个冲浪的技巧做了一些总结,今天只是展示了其中几个,就是因为当时我们做这个的时候,是用英文写的,今天想办法把它译成中文,第一个有点类似于可以说是一种顺水推舟似的,当甲方的要求和我们的要求完全向北的时候,我们不是简单的说我不,而是简单的学习他的逻辑,但是顺应他的逻辑可能会给他一个相反的结果,这种甲板的位置就是说,政府的要求和开发商的要求完全是相互对立的,我们可以说也叫左右逢源,这样的一种方式。 第三种就是我们争锋相对式的方式,我们看到甲方的想法是跟我们完全相悖的,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他里面有一些漏洞,有一些空隙。再有一种叫做买一送一,甲方要的可能和我们做的不一样,但是我们可以把我们做的东西,变成一个附加的东西免费送给他。 下面就是我们做的一些简单的案例,我们快速过一下。 这是一个八十万平米的农贸市场,简单的说呢,对于甲方的想法来说,他就是一个大的物流中心,很简单对他们来说对建筑质量上没有任何的要求,他们只需要一个东西,一个就是面积,另外一个就是效益,但是仍然要给他提供一个建筑的质量,所以我们就给他一个别的概念,其实你做任何一件事都是要做一个品牌,不仅仅是做一个市场,其实还是你公司的一个品牌,我们就从品牌包装的角度,给它提供一个的概念,然后让它在建筑上,可以说也是一种买一送一的方式,这都是他们提供的一些要求,这个项目的简单的生成的过程,但是在这里面我们给它提供了一个品牌的包装另外一个就是可持续性。 最后我们给他的是一个类似于航母是的一个形象,可以看到就是我们给了他每一栋建筑都有一个统一的形象,这个是市场的一部分,有的是菜市场呀,有的是水果市场,有的冻肉的市场呀,我们用植物细胞这样的一个结构,使它获得了统一的面貌,然后我们还建议他在这个建筑的表面进行种植,利用我们提供的这样一种混凝土网络,形成一个绿色的建筑。 这是我们另外一个项目,是一个商住楼的项目,作为这样的一个项目。其实甲方的设定是非常的简单清晰的,就是要一个大板楼,底下是一个巨大的基座,前面是大塔楼,商场旁边是一个塔楼就完了,两百米的房子呢,那完全隔离了城市的机理,所以我们的想法就是把他的这个封闭的大的市场,变成一块岩石一样的东西埋在地下,就像这张图一样,作为一个地形的钥匙,半下城的处理,让城市微循环的要素形成一个立体的阶梯,所以最后在这个地下,我们看到他是一个封闭大的市场,但是人可以利用这样一些小的通路,可以形成一个可以走捷径,可以穿越这个建筑,走之后多少的结果是这样的,如果不断可以穿越的这样一个建筑,一个立体的截取,同时这个项目就获得了双赢,因为甲方完全没有对城市贡献的意识,当我们给他说,你做了道路的以后,你可以获得做一个大方块,更多的迎接商铺的面积,马上就要支持这个了。这是从城市的广场看过来的大嘴,这是一个大嘴的近景,这是上空是会议室,这是我们在西安做的一个项目,这个项目在政府的规划下,必须是一块绿色,但是开发商买了绿地以后,说要做一个市场,最后我们给了它这样一个东西。这是这块地所给的位置。 这块地的本身比较大,所以实际上普通的市民是很难接近这个城墙的。我们当时就是想做一个事情,就是希望做一个建筑,但是要对城市有贡献,所以我们希望把人从城市的道路上,引到这块地上,可以看这个城墙,甚至可以触摸这个城墙,所以就是做了这样一个,一系列的操作,所以我们首先发现这个,如何简单做一个公园,其实是把人跟城墙隔离开了,所以我们做了一个地牌。 在用地上做了一个斜坡,这个斜坡下面,就是我们甲方要的市场,这个斜坡的表面就是我们要的花园,这个花园是一直延伸到城墙跟前,最后得出一个漩涡型的结构,立体的花园,这是总平面图。这个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螺旋上升的建筑,这个建筑从上面看,就完全是一个花园,这个花园处在高差不同的用地之间,就把两个不同的小区连接起来了。 这个项目是我们在深圳做的一个五星级酒店的项目,这个项目我们实际上也是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就是政府希望在这块地里,做一个生硬的开放空间,就是这样的一个开放空间,但是这样做实际上,你看到这里都是很空旷的这样一些空间,实际上我们就意识到这样一种简单粗放的空间,实际上对城市没有贡献,而且有所损害,所以我们的办法就是做一个内向的开放空间,通过一些架空的体量,在内部形成一个开放空间,这样一个内部的开放空间,本身尺度更接近于人,同时它把城市的不同部分联合起来。可以提供一个安适的空间,这是一个总平面。这是鸟瞰图,可以看到内部的开放空间,这个内部开放空间,种满了大树。我们希望形成跟它完全不同的开放空间。 这个是讲大最后一个项目,我们专门为幼儿园的设计,这个设计是典型的买一送一的方案,根据国家的要求,幼儿园的建筑,必须满足足够的层高。名叫幼儿园,实际盖出来的房子,还是成人的房子。在这里面我们看到,这是一个大房子,但是在这个大房子上,寄生了很多小房子,小房子完全是按照儿童的尺度设定的,所以最后我们得到一个结果,就是一个寄生在成人尺度上儿童建筑的系统。可以看到它这样一个双重尺度的叠加。 好,下面我就不多讲了,这是我们做的一个大生展的项目,我们称之为稠空间,意思是一个稠密的空间,这种空间实际上跟商业上这种,视觉上非常烦乱的空间,人走进去感觉是不一样的。这是我们另外,也是同一概念的不同版本,这是在深圳机场做的,这次用的不是气球了,刚才用气球做的,这个用纤维管做的。这个是我们在杂志上做的一个研究。就这样吧,因为时间比较紧,大家多包涵,谢谢大家! 高志:非常感谢冯总,一个设计师,能考虑的这么深,什么冲浪啊、离婚啊什么背道而驰呀,还有一个买一送一,我估计开发商最爱听这话,买一送十才好,确实动了很多脑子,那么我们现在设计越来越国际化,下面我们请出美国Kxa建筑事务所合伙人,美国注册建筑师徐克和他的朋友资深设计师来为我们做报告。大家掌声欢迎。 |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