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设计 查看内容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陈一峰: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建筑师的历史责任

2013-11-5 12:28|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687| 评论: 0 |来自: 网络

简介:我们下面的一位嘉宾它的主讲的题目就是“城市文化的传承和建筑师的历史责任”。这个题目我想非大师不能承接,主讲的嘉宾是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陈一峰教授。我们用掌声欢迎陈教授。 陈一峰:刚才主持 ...
我们下面的一位嘉宾它的主讲的题目就是“城市文化的传承和建筑师的历史责任”。这个题目我想非大师不能承接,主讲的嘉宾是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陈一峰教授。我们用掌声欢迎陈教授。
陈一峰:刚才主持人给我一个很高的期待,实际上就说我为什么要讲这个题目呢,是照着组委会给我们的菜单,因为一开始给我们几个可选择的题目,因为正好我现在指导的一个研究生,他在做一个旧城改造的项目,所以我们在做这个课题的时候,对城市历史,城市文化和城市文脉的这种传承,有一些体会和一些想法,所以就是,因为我们的研究到现在还没有完成,成果还没有完成,所以我就把我们过程当中的一些感悟和想法在这里和各位嘉宾进行一些探讨。这张照片是我今年8月份在去威尼斯照的一张照片,这个是威尼斯在海滨最高一个住宅区,当时我们在这个住宅区里流连忘返,因为它的建筑形态和这种居住区组成的空间,完全是按照老城的机理和建筑形态做的这种非常有趣味,非常引人入胜的居住组团,这个我们又是在撒哈拉沙漠一个小城镇的风貌,我们看到所有的建筑是这样的,当时我们有很深的感悟,在这么一个非常小的,甚至很多中国人都不知道有这么多人存在的地方,当时我们开玩笑地说,我们在威尼斯突然发现一片住宅,这个住宅是北美风格,或者是英文风格,我们恰恰在威尼斯看不到这种风格,所以我们感觉他们活得很有尊严。
这是印尼斯的巴厘岛,在这个充满人间天堂的地方,我们看到都是很浓郁的当地建筑,我记得以前我的一位英文老师,他说,他要选择他一生要待下去的地方,他就选择巴厘岛,他觉得那个地方像天堂。这个是我们,如果大家坐飞机到北京来的,可以看到,出了飞机场,沿高速路,看到第一个广告牌,就是这样一个广告牌,这是在玉泉山和颐和园之间建的一个大规模住宅,沿着高速公路再往前走,我们就会看到一系列不是圆香美丽街就是地中海这样的广告,所以我有一个非常强烈的感觉,每回我从国外回来到机场,走在我们高速路上,就有一种很强的羞耻感,我觉得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但是我们现在还剩下什么,虽然这些年,我们的地产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和成就,但是我们给我们的城市带来的什么风潮和什么风气,我们传统的文化的东西正在一步步的城市当中消退。
很多有文化积淀的,一些历史的街,大量的平庸的随处可见的,这种高层住宅,毫无特色可言,就是的城市丰富劳动力,就是已经成为外国人对我们中国的一个固定的印象,就像这样,这是丽江非常有魅力的这种城市,这种旧城,这种老城,实际上在过去在我们有许多的老城区,但是随着我们房地产的开发,这些基本都已经荡然无存了,就剩下极少的,比如说丽江大城的,成为我们心目中的人间圣地一样,每年都充满了人潮。但是就说我们可喜的看到,近来地产项目中,有很多开发商跟设计师探讨中国的地产项目,比如说从北京的观塘和怡君,还有清华仿,很多开发商在做这个项目的探讨。前几年,我们国家到处兴这个欧式的这种建筑的,西班牙风格,它有一个,因为我们的文化自鸦片战争以来中断了将近这样,很长的一个世纪的时间,所以就说在改革开放以后,突然引进了一些国外的经过几百年,他们发展下来,引起了很多人的喜欢,确实从目前的地产项目来讲,很多做地中海风格的,他们的这种用心的品质追求,已经使这个产品达到完美无缺的地步,相反我们中国的建筑形式在中断了近百年之后,突然又以现代的材料和现代的生活方式衔接起来,自然一开始就有很多的不适应和很多产品的差距,但是从这张照片可以看到,这是一个老的西班牙的别墅,从很原始的状况过渡到这个,我们就是刚才看到的这张比较现代的这种,它是经过上百年的这种演化,它的这种建筑材料,这种门窗,这种建筑的布品,已经达到丰富精致化的程度,我相信经过用心的,在我们建筑师和开发商的努力下,逐步的走向成熟。
这个就是近年来,这是个北京的一个项目,叫紫竹,就是采用中国建筑的形式,当然就说我们这个,比如说我们从这个项目来看呢,可以看出开发商用心的追求,但是如何把这个传统的建筑形式和我们今天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和现代人对时尚的把握,这个审美习惯给它融合起来,我们还有很长的一短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个是我们在一些项目当中,尝试将我们今天的生活习惯和这种传统的这种建筑的空间,建筑的语言相结合的一种尝试,这个是院落形的,这种因为我们觉得中国的建筑,它的首先精神南汉是这个空间,空间是一个院子包房子的形式,而西方的别墅是院子包房的形式,而中国是房子包院子的形式,中国的建筑秘密感原胜于西方开放的空间,这种我们做的把这种院落和(英文)结合起来的一个项目。
这个是我们在北京的一个别墅项目,是香山别墅项目,是把西方的别墅空间和我们中国的院落别墅相结合的一种,它是我们可以看到,建筑的背面,那面是面朝山的一面,那面是完全采用西式的开放式的空间,朝向这边面向街道的一面,是采用中式院落的空间,这样我这个通过一个门楼,一个院落进入我这个别墅里面,别墅里头完全采用现代的空间和流线,有传统的元素,又符合现代人起居的习惯。
这个是我们在无锡做的一个项目,也是试图用一些传统的语言,应用到现在别墅的产品当中,因为我们觉得现在人的生活方式,已经和以前人有了很大改变,我们在住宅平面设计,户型设计当中,完全遵照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在立面设计上,要设计出符合现代然的审美,功能特点,该大跳台大跳台,完全符合现代人审美的需要,但是在材料色彩用一些传统的因素加以点缀,使它具有浓厚的风格。
这个是在云南大理的一个项目。这个是我们在云南大理的项目,前面的一个商业街的色彩,在具体的手法上我们觉得完全按照现代建筑的手法,对它加以形式上的塑造。
刚才我讲的,简单的讲一下,我们对建筑形式上的一些探讨和一些思考,下面我再讲一下,我开头所讲的,就是对目前的房地产开发,对古城和旧城的大规模的破坏和改造,这个是说来也巧,在去年的时候,我遇到的一个题目,这个题目是在一个旧城里头,一个旧城里头,一个衰败的旧城当中,一个高密度的房地产开发,它要把这个容积率做到2.8,这样一个容积率,按照以前的规划方案,就是我们知道,在北方地区,像这个2.8的容积率,就要把这个地完全推平,盖一些高层的高塔,这个地方就是一点历史的痕迹都没有了,但是我们对这个地方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发现在这个地方有60多处历史遗迹,有的是历史会馆,有的是明人故居,有的是以前的庙,观音庙,有很多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些遗迹,在这个地区,如果要是按照以前的这种方案呢,这些地方就会荡然无存,我们知道在一些老城,就是比如像北京这样的这种历史文化名城,它都划定一片保护区,严格保护区,在旧城里,上海周围,还有东城西城的地方,这种地方有严格的城镇规划限制,四合院完全保留,但是离开这个区,我们这个项目不是在旧城里头,而是在旧城的边缘,但是它有大量的丰富的文化遗迹在里面,所以我们通过在这个地区的调研,最后我们做出一个方案,做出一个方案,就是在原来胡同道路的系统完全可以保留,把60多处的文物古迹完全保留,而且融入到新的建筑里头,最后满足开发商2.8容积率的要求,但是最终这个方案没有获得这种开发商的采用。原因就是很简单,因为原来的那种推平了的方案,已经获得了规划局和文化局还有文物局的认可,如果要是按照我们的新的方案,虽然抢救了大量的文物和古迹,但是会对开发商作为很多的麻烦和困难,他们觉得既然已经批了这个项目,这样我再重新报批,就会引起很多新的矛盾,所以由此这个项目,最后我们没有按照这个方案实施,但是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思考和对这种旧城保护问题的,引起了我们的很多思考,因为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还发现了很多网站,比如有一个网站叫老北京网,很多学生,有学生,有市民,他们自发的,礼拜六,礼拜天就是到一些即将面临拆迁,即将面临毁灭的旧城区,他们留下影象,进行测绘,他们这种做法,完全是出于对老北京的留恋和热爱,他们这样做,没有任何的功利性和盈利目标,而且他们经常会受到开发商的威胁,因为往往是专家和文物保护是站在他们一边的,所以我通过这个项目,即使在旧城区,这种高密度的房地产开发,也是可以保护我们城市的机理、文脉,2.8的容积率,大家知道很高了,这给开发商造成了很大的难度,对待一个设计师来讲,就像对待一个山地建筑,一个没有水平的建筑师,它会把这个山坡推平了,来建筑了,但是对于一个好的建筑师,他会考虑一草一木,这样做出来的会更有特别,更有趣味。
同样我们对待一个旧城区也是这样,就是对旧城区的一些文化名人,历史名人,对历史的遗迹,如果我们加以测绘,加以研究,我们会绕开这些,并且进入新的建筑屋里面,只是设计师要用心,开发商要用心,都要用心,不要怕麻烦,所以我感觉实际上就是一个,我们这种全国各地的这种城市,全国各地旧城的消失,不是不可以避免的,可以避免的,问题在于我们的责任心还有对我们相关部门的麻痹和对历史的不尊重,比如说我们接到这个案子以后,首先对我们原始的城市入网规划图,许多入网就跨在一些故居上压过去了,设计原始入网的时候,没有考虑原来的地形地貌,原始的一些保护。
文物部门可以有10处,是必须保留的,文物部门采取什么措施,把10处文物拆建,在整个地块里头形成一条街,我们觉得这种文物拆的在原地复建,很多历史的场景和历史的东西,就都荡然无存了,所以我们是坚决反对这种办法,把这种东西拆迁了;
我们当初规划的时候,把所有胡同都保留,所有胡同当成一条步行街,胡同就像一条项链一样,那些故居古迹就像珍珠一样。在旧城保护当中,一定要保护原来的城市机理和城市胡同的这种脉络和机理。然后顺着这个胡同的机理保护我们比较珍贵的这种文化古迹和历史的这种遗迹。然后我们沿着这个胡同当中,做高密度的住宅,这样保护了城市的风貌,在远离胡同的地方,我们再布置一些高密度的住宅,当然我们房地产市场要有所牺牲,不能强调正南正北的住宅。我们把东向的住宅结合成一个老的王府,或者老的一种宅子,把它当做它的一个会所,或者当作它的门厅来处理,同样也能创造住宅的价值。
由于这个时间的关系,我不能给大家,这个是老的住宅的城市机理,这个是当时的这条胡同的这个,这个就是已经建成的这个部分,就是把整个城市会建成这样的一个楼房。这个就说是我们通过做的这个项目,就是得出的一些感悟吧。就是你觉得我们建筑师也好,开发商也好,在面临这个,这种市中心,在老城区,尤其是衰败老城区的高密度房地产开发当中,我们实际上,我们的作用,就说通过我们的手,我们的作用,我们还是有很多的作为可以,这个就是,刚才我讲的是,它要实施的方案,实施的方案就是这样一个,基本上已经,原来的城市的机理和城市的东西,历史的脉络历史的机理已经荡然无存了,我想在座有很多设计师,最后很多设计也是要面向市场,面向市场妥协的,就是也要大量的接受这样的,这种设计任务,为了这个设计费,但是就说确实很可惜,就是有一片丰富文化底蕴的一片土壤又变成千层一面。我现在正指导我的研究生在做这个课题的题目,因为它是一个虚拟的课题,因为已经不可能按照我们的想法来实现了,但是我们希望,我们把课题组织出来,尽快在各个刊物上发表,以后大家如果遇到这种旧城的衰败的老城区的开发和改造,提供一些借鉴和经验,我们将来在发表这篇文章的时候,也不能说这个住宅区是哪个城市的哪个住宅区。这是我们现在面对城市机理一个可悲的局面。谢谢大家!
曹雷:谢谢陈教授给大家做的一个非常丰富的报告,确实作为规划师也好建筑师也好,我们的历史责任,确实要求我们开发城市,开发住宅项目,同时应该呼吁,大声的呼吁,保存下我们历史的东西,回过后来看看我们留下来的东西,在这点上,因为长期生活在国外,对这方面理解稍微深刻一些,国外对建筑,带有历史印迹的东西,他们保护的力度,远远大于我们国家目前的政策,我们国家虽然是有这么几千年的,三千年的历史,实际上我们留下来的东西,建筑上的东西,并不是值得我们其它方面,某些方面值得夸耀的,在这方面呢,我们确实应该做更加进一步的尝试。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