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碗揭开面纱
伦敦奥组委日前公布了2012年奥运会主体育场的设计方案,这座引人注目的庞大建筑,外形上宽下窄,酷似一个汤碗,因而得名“伦敦碗”。据悉,“伦敦碗”将在明年4月开始建造,预计2011年即可竣工。
作为奥运会建筑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伦敦碗” 在沿袭了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很大的创新。这个圆形场地不只是开幕式和闭幕式的专属建筑,奥运会期间的主要田径赛事也将在此举行。其设计最大的特点,在于采用了前所未有的临时比赛场馆和可拆卸看台。比赛期间,整个“伦敦碗”将容纳8万名观众。而在奥运会后,场馆的规模可缩减至25000个座位。这样,一旦奥运会结束,“伦敦碗”不仅可以举办一些大奖赛性质的运动会和其他全国性的运动会,还可以为当地的社区服务。 “伦敦碗”的设计,具备其独有的风格特点,这些特色为这套庞大的设计方案增色不少:首先,下沉式的碗形设计,让观众能够更近距离地观看运动员的动作。其次,由绳索支撑的屋顶只有28米的半径,只能遮盖场馆三分之二的观众。考虑到奥运会比赛时间处于伦敦比较干燥的两个星期,赛事主席冒险决定放弃使用全顶房屋。通过6个月的研究,他们确认能够保证在比赛场地中将不会产生强烈的侧风,导致世界纪录无效。第三,整个比赛场地都将被浓郁的艺术气息包围,你将在主场馆的墙壁上见到许多奥运会历史上的杰出运动员们。门帘将包围住场馆的临时建筑部分,作为对观众的保护和遮蔽。最后,主体育场馆内还将提供设备齐全的公众餐饮和商品销售设施。这还是受到2006年德国世界杯赛场中“粉丝地带” (Fan Zone)的启发。 著名的英国设计师皮特•库克教授(Peter Cook)和建筑设计公司HOK Sport共同合作设计了“伦敦碗”。库克认为“伦敦碗”的设计是对自己的一大挑战。“人人都在等我们出洋相呢,你不止要考虑奥运会比赛时的实际需要,还得为奥运会结束后的长期使用做好准备。‘伦敦碗’既是为现在而造也是为未来而造。”英国奥林匹克协会(British Olympic Association)主席柯林•莫尼汉(Colin Moynihan)对这一方案赞叹不已:“这一设计理念完全把运动员的需要考虑了进去。”而伦敦市市长肯•利文斯敦(Ken Livingstone)则认为这一设计“起到了灯塔般的作用,象征着设计意识的转变和革新”。但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著名建筑设计师威尔•艾尔索普(Will Alsop)就认为:“奥林匹克主场馆的设计必须保持传统性。”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