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世贸主建筑方案:3位建筑大师的平淡之作
摘要: “9·11”事件6年之后,纽约世贸重建进程终于向着明朗的方向发展。和重建世贸中心有关的设计方案一直以来都是口水战的焦点,1号楼自由塔的设计方案一改再改,开工日期一拖再拖。不过近日,另3座主体建筑的设计方案终 ...
“9·11”事件6年之后,纽约世贸重建进程终于向着明朗的方向发展。和重建世贸中心有关的设计方案一直以来都是口水战的焦点,1号楼自由塔的设计方案一改再改,开工日期一拖再拖。不过近日,另3座主体建筑的设计方案终于公布于众,这3座与自由塔遥相呼应的建筑分别由3位普利兹克奖得主设计,分别是英国诺曼·福斯特、理查德·罗杰斯与日本建筑师桢文彦。 虽然纽约世贸重建进展曲折,开发商的口风几乎一天三变,但这次施工方案图公布无疑是重建进度的一次质的飞跃。此前,操刀1号楼的波兰设计师丹尼尔·利伯斯金因与开发商矛盾不断被炒,让人不得不担心其他名声显赫的重量级设计师是否也会遭遇同样命运,但到目前为止,重建世贸中心的设计方案大多已出台,预示着世贸重建仍进展顺利。2007年年底5号楼设计方案公布之后,新世贸中心的设计将全部尘埃落定。 世贸中心重建项目今年入选了英国《泰晤士报》评出的世界十大在建项目。《泰晤士报》评价:“它很普通,没有争议,但该具备的都具备了。它能否改变建筑学?不会。它只会改变世界。” 3位建筑大师的联手 自2001年9月11日,拥有7座大楼的世贸中心被撞坍塌,重建世贸中心、重塑曼哈顿便被提上议事日程。然而,由于世贸中心被赋予了太多的政治和情感功能,其意义早已超出了单纯的工程设计与市政规划,所以和世贸中心有关的任何设计方案都会吸引世人聚焦,也往往一波三折。 这次公布方案的3幢主建筑分别是2、3、4号楼,它们将和1号楼自由塔、5号楼摩根大通银行总部、“9·11”纪念馆一起组成新世贸中心。这3幢建筑的设计师都是受到号称建筑界最高褒奖的普利兹克奖得主。 2号楼由72岁的英国建筑师诺曼·福斯特爵士设计,3号楼由普利兹克奖2007年得主、73岁的英国建筑师理查德·罗杰斯设计,4号楼由79岁的日本建筑师桢文彦设计。这3座楼和自由塔各有特色,并彼此呼应,以自由塔为起点,沿顺时针方向,高度依次递减。建筑群的天际弧线最后落在“9·11”纪念馆上。 其中,2号楼高79层,坐落于格林威治大街200号,紧邻自由塔,建成后将是纽约的第2高楼。该楼由4座柱状建筑构成,就像4支直立的长玻璃管。每支“玻璃管”从不同的楼面开始向上倾斜,4座楼顶坡面恰好处在一个斜面上,就像4颗钻石按同样的角度,被一刀切下。切面朝向“9·11”纪念馆,表达纪念之意。“钻石”是2号楼的设计亮点。平日在阳光照射下,大楼会向不远处的“9·11”纪念馆投下阴影,但经过精密计算,每年的9月11日,阴影都不会投在纪念馆上。 3号楼比2号楼略低,高71层,坐落于格林威治大街175号,是世贸的商业中心。3号楼外表无奇,敦实的基座向外凸出,朝向纪念馆。主楼比基座“纤细”许多,像是跨在基座之上。设计师罗杰斯表示:“这座透明简洁的建筑既符合建筑美学,也契合当地的社会内涵。” 4号楼位于格林威治大街150号,是3幢楼中最矮小的,只有64层。它延续了日本建筑师桢文彦一贯的端庄雅致与极简主义的风格,粗看是一个标准长方体,不过其外表全用多层的合成玻璃覆盖,营造出一种金属光辉。 开发商拉里·西尔维斯坦对此十分得意,能让3位建筑大师联手作战,在建筑界是极其罕见的。他是重建世贸中心的核心人物。世贸中心所在土地的所有者纽约港务局在“9·11”之前的两个月,与西尔维斯坦签订了一份租期为99年、租金高达32亿美元的合同。于是,西尔维斯坦对重建世贸中心有了充分的话语权。 平淡无奇的世界级项目 对于西尔维斯坦没有把1号楼,而仅把2号楼交给福斯特设计,舆论普遍感到失望。由于西尔维斯坦与官方的立场不同,其本人对建筑没什么兴趣,他竟然对重建世贸中心提出了“平淡”的设计原则,加上公众的压力,导致重建工程举步维艰。直到2006年,“9·11”中形成的那个深达十几米的大坑还袒露在外面。 3位建筑师的设计被普遍认为“平淡无奇”,因为他们都在设计中小心谨慎地照顾了纽约人在“9·11”之后敏感脆弱的心灵。 《纽约时报》认为,和理查德·罗杰斯在伦敦设计的刺猬般的“千年穹顶”、诺曼·福斯特在香港设计的“空心”汇丰银行相比,这3座建筑实在没什么出奇的地方。罗杰斯设计的3号楼甚至可以用保守和平庸形容:常规的底座、主楼、小塔顶型3部分的设计,在21世纪初的许多城市建筑中都能找到影子,只不过曼哈顿还没有此类建筑。3号楼的惟一亮点是大楼的各个拐角没有一根柱子,身在其中,可以毫无障碍地尽览纽约市景。《纽约时报》还称,诺曼·福斯特设计的2号楼只能用“尚可”形容。 为了与市民生活进一步融合,建筑师们在临街和地下场所中设计了新的公共项目。罗杰斯事务所的合伙人理查德·保尔(Richard Paul)在大厦灯光璀璨的大堂里设计了一座投射仪,不断变化影像效果。桢文彦事务所则设计了一条新的步行通道,沿着大厦基座一直延伸到纪念地。福斯特事务所的迈克·杰里弗(Mike Jeliffe)将大堂从两层高度扩大到三层,并将底层的立面设计得更加优美。 到目前为止,重建世贸中心的设计方案大多已出台,这些建筑能否按预期完工,目前还是未知数。2号楼预计于明年7月动工,2013年竣工,建成后,1楼1万平方米将是零售区,2楼以上用于办公。3号楼预计于2012年竣工,建成后,其中的54层20万平方米用于办公,而2层1.8万平方米是零售区。4号楼同样将于2012年竣工,其中1/3的办公区域将是纽约港务局的总部。 |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