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地铁不是梦
近日,在哈尔滨地铁一期工程沿线东16个站点周边及区间的782个勘测点,地质勘测钻机声不绝于耳。这标志着该市地铁岩土工程详勘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也昭示着萦绕哈尔滨几代人、几十年的地铁梦已日渐清晰,并坚实地迈出了充满希冀的第一步。 任重道远——圆地铁梦 建设地铁不仅能为市民创造一个依附于轨道交通的崭新生活方式,而且还能打造沿线区域关联程度高、拉动能力强、社会效益显著的地铁经济圈。近些年来,哈尔滨城市交通需求增长较快。作为哈大齐工业走廊、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冰雪旅游文化名城,构筑现代交通体系对于哈尔滨来说迫在眉睫。全面启动地铁工程建设,必将有效改善哈尔滨城市交通状况,推动现代化、立体化交通体系建设。同时,还能起到促进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改造,拉动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充分发挥哈尔滨经济龙头和对外开放与联系窗口的作用,影响深远。然而,该市长期受地形起伏大、冬季冰雪封路、铁路环绕和分割城市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构筑城市现代化交通新格局困难重重、任重道远。 殚精竭虑——上下求索 哈尔滨人的地铁梦由来已久。早在1973年,哈尔滨市根据“平战结合”的原则,按北京地铁标准修建了一条长约10.1公里的人防地下工程(“7381”工程),同时还建成了5座车站及两座变电所。1998年初,哈尔滨市成立专门机构,开始轨道交通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分别编制完成了哈尔滨市轨道交通客流调查分析与预测报告、网络规划研究报告、综合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大纲等十几个主要文件,并分别通过了国家以及省、市有关部门的专家评审。2002年,国家发改委规定GDP在1000亿元以上、财政收入在100亿元以上的城市有资格申报地铁项目。哈尔滨作为符合条件的城市,便开始系统制定地铁近期10年和远期10年的建设规划。2003年,哈尔滨市向国家发改委递交了地铁建设规划。2005年7月,国务院正式审批了哈尔滨地铁工程近期10年规划。2007年,哈尔滨地铁一期工程立项获国家发改委批准。筹划了多年的哈尔滨地铁,在走过8年申报之路、3年筹措之路后,终于尘埃落定。 按照“举全社会之力统筹运作地铁建设和积极稳妥、有序推进”的要求,哈尔滨市确定了地铁一期工程建设总体思路:科学布局、远近结合、多点启动、整体推进。根据地铁建设的特点,他们在有计划、有步骤、分年度完成一期工程建设的基础上,兼顾未来地铁其他线路的发展,并根据现实条件和建设任务要求,同步启动站点建设、场地拆除、洞体维修;同步推进网络规划的调整与完善、关联用地的储备与开发、招商工作的推进与深入、相关区域的改造与发展等工作。 今年,该市启动地铁一期工程站点建设、洞体维修、场地拆除三大任务,预示着哈尔滨几十年的地铁梦已不再遥远! 市场运作——力拔千金 地铁建设是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项目,投入产出比一般的工程复杂,较大的投资需求使投融资成为工程关键所在。据了解,哈尔滨市将建立以省市共投共建为动力、以土地资源储备为支撑、以政策创新为导向、以广泛吸引社会资本为辅助、以轨道交通运营收益为补充的投融资新格局,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加大城市资产市场化运作力度,努力形成自我开发、自我投资、自我建设、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的地铁建设投融资新机制。 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市场化,由政府与社会投资者共同参与地铁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共担风险、共享收益,才能彻底打破地铁资金“瓶颈”。全新的投融资运作模式将“力拔千金”,地铁线将变成“共赢”的商机线、财富线。哈尔滨抓住分割地铁产业、地铁经济这块“大蛋糕”的新机遇,打造城市地铁“城中城”,必将掀起该市新一轮商家抢占地铁建设投融资领域制高点的热潮。 地铁工程——问计于民 人民群众建言是金。哈尔滨地铁工程建设作为百姓企盼多年、关乎城市长远发展的基础设施大项目,让民生思想引领政府决策、地铁建设问计于民将成为哈尔滨地铁建设的主旋律。 哈尔滨有关部门计划召开地铁、房地产、商场、出口、广场、转乘等统筹规划设计听证会。在听证会上,有关部门将针对站点规划设计方案,详细介绍各个站点不同的功能、位置,周边地区的土地利用规划和开发模式、建筑的空间形态、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及交通组织等内容。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批复,哈尔滨地铁一期工程全线设哈东站、南直路、交通学院、博物馆、清滨公园、电表厂、哈医大二院等16个站点,今年将建设的站点周边地块功能性质是否便于进行市场化运作,开发强度是否体现高强度、高密度,设计范围内的各项公用设施是否明确,区域交通是否充分考虑多种交通之间如何协调与换乘等问题,也将成为社会和市民关注的焦点。新一轮“人民城市人民建”、“爱我地铁,爱我家乡”的滚滚热潮,将会成为铸造“地铁精神”的重要支撑。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