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隔震”技术可使“地动房不摇”
摘要: 新华社武汉2月10日电 华中科技大学的一项“建筑隔震”技术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近日获得教育部2000年科技进步一等奖。使用这种技术的房屋在强烈地震发生时可使房屋不会变形,只作轻微的平动,保持室内装修完 ...
新华社武汉2月10日电 华中科技大学的一项“建筑隔震”技术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近日获得教育部2000年科技进步一等奖。使用这种技术的房屋在强烈地震发生时可使房屋不会变形,只作轻微的平动,保持室内装修完好;人们不必奔出房屋,可以稳坐室内照常工作、生活。 由于绝大多数地震都是发生在人们毫无戒备的情况下,很多人还没来得及逃离建筑物就遭受了灭顶之灾。建筑物倒塌是造成人员伤亡的重要原因。传统的房屋上部结构和地基牢牢地连在一起,地震时地面运动的能量经过地基毫无障碍地传输到上部房屋结构,使房屋发生震动和变形,当结构变形过大,达到某个极限时,房屋便发生破坏甚至倒塌。而“地震隔震”技术则是在地基与上部房屋结构之间用一种隔震材料隔断了地震时产生的能量向地上建筑物的传输,从而能使“地动而房不摇”。 华中科大唐家祥教授等人研制的粘接型和无粘接型橡胶隔震支座由橡胶隔震支座和阻尼器等组成。对橡胶隔震支座和支座中的橡胶片快速老化对比试验研究,解决了建筑隔震技术中的一项重大技术障碍,打破了天然橡胶10年至20年的使用寿命界限。在橡胶隔震支座中,橡胶的老化源被隔离,老化路径得到延长,从而使橡胶隔震支座的寿命超过了80年。橡胶隔震支座在垂直方向有很大的强度,能支撑起建筑物的重量,直径50厘米的支座,能承受600多吨的压力,而支座在水平方向上刚度较柔,能延长隔震系统基本周期、滤掉高能量地震波成分向上部房屋结构的传输;阻尼器则可以有效地消耗地震能量。这等于隔离层在房屋的垂直与水平方向加上了“双保险”,使建筑物的水平地震作用降低80%,在地震时可使房屋岿然不动。 目前,这项技术已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修建的近200万平方米隔震房屋中使用。(记者郝同前) |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